【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第37期)】张浪:书写新时代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青春答卷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6-21 09:13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为三秦百姓健康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联合推出“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大型主题全媒体宣传报道,讲述他们在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卫生健康领域各条战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事迹、感人故事。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在家乡行医,我真正感受到了人生存在的价值。”80后的张浪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他的母亲是周边唯一的村医。从小看着母亲治病行医,张浪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做了一名县立人民医院的医生,为乡亲们解决看病难问题。
子长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浪。
初心:立志学医苦读钻研 练就过硬本领
张浪出生在子长市马家砭镇三十里处的西沟岔村,这里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山村。张浪的母亲是周边几个村子里唯一的村医,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母亲经常忙于奔波,为乡里乡亲看病解难。由于村子医疗卫生条件差,稍微复杂一点的病都要跑到三十里外的镇子上,这是母亲最愁心的事情。
在母亲潜移默化的感染下,张浪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他立志要发奋读书,研学医术,将来解决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2006年,张浪以优异的成绩被陕西中医药大学录取,并于2011年考取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习针灸推拿专业。
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先后在《中国针灸》杂志上发表了《针刺治疗二氯乙烷中毒后脑病》等学术论文,获得了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除了研学专业课程外,他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专著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练就过硬的针灸医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子长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浪。
践行: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广施医者仁心
大学毕业后,张浪被分配到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他又应聘到西安市中医院推拿科工作。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省城医院的条件和待遇都是令人无法拒绝的,但在张浪的内心深处,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当初选择学医的初心,毅然返回家乡,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县立人民医院医生。也就是在这里,他真正感受到了人生存在的价值。
在他工作以来2000多个日子里,张浪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与患者沟通、治疗、回访的过程中。经他诊治的患者,很多人都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张浪是个好医生、好后生啊”。
子长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浪。
由于脑出血被送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患者王某因病情留下了后遗症——整个右侧肢体处于偏瘫状态。由于康复费用昂贵,王某回到了子长市人民医院,被安排在了张浪所在的康复医学科室。
对于这个特殊的病人,张浪着实下了不少工夫。一方面了解分析患者的病情,一方面加班加点地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直到方案完成。在张浪的细心照料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针灸理疗、康复训练和治疗观察,奇迹发生了——王某站了起来!那一刻,患者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眼泪簌簌地流下来。现在,王某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
今年91岁的吴某,家住离县城十里处的吴家寨子村,患有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有三年多,走了不少医院,也看了很多医生,但一直没有丝毫的改善和效果。后来,有人推荐找到了张浪。得知情况后,张浪主动放弃休假的机会,来回奔波在县城与村子两点之间。经过连续一个多月耐心细致地艾灸、针刺、头部推拿,吴某的幻觉、假想情节消失,病情好转了很多。
担当:主动请缨扶贫抗疫 书写青春答卷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张浪积极申请下基层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相比农村条件的艰苦,他更想用所学的一技之长,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益。
在担任健康扶贫队队长的日子里,他走遍了涧峪岔镇方家河、庙墕,安定镇十里铺村、蛇家沟、屈家沟等村子的沟沟峁峁,及时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重大慢性疾病的患者送药品、量血压、做体检、指导用药、做宣教,切实做好慢性病的二级预防,也让基层的老百姓对健康扶贫政策有了更深的解读。
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浪再一次主动请缨,写下了抗疫请战书,虽然他不是党员,但他积极向组织靠拢,主动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锻炼。
2020年3月28日是张浪被派到齐家湾中学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天,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里,他都认认真真对学校所有的教室进行全面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对进出学校的每一位师生进行体温测量,不落掉每一个细节,并且指导建设了学校隔离点和缓冲区,有效保障了全校2000多名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站好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
张浪说,他仍会在行医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新时代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