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打好“心理战”?专家:考生和家长都要保持平常心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6-30 20:22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天布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客户端记者采访。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距离高考还有一周时间,考生进入最后的全力冲刺阶段,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高考不仅仅考查知识能力,也考验心态,如何做好心理调适才能不被压力打倒呢?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天布表示,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保持平常心,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就好。

“常态焦虑”有益发挥把握情绪保持平常心

张天布表示,高考是在人生中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感受到焦虑和紧张是正常的应激反应,这种情绪体验实际上人人都会有,即“常态焦虑”。保持适度的紧张感,也是保持适度的兴奋,能使灵头脑更为灵活,思路更为畅通,给考生带来益处。但当这种焦虑超出了人的耐受度,产生了“障碍焦虑”时,就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考试的发挥。

张天布说,过度的焦虑往往来源于对未来不确定的结果的担忧。但事实上,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学习行为习惯因素都是相对稳定的,考前能够做的就是把握好情绪。“考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客观的认知,面对高考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不要总期待超常发挥。经过了求学若干年的积累,此时发挥出自己真实、正常的水平就好。”

此外,很多考生在考前都对成绩、未来的大学有“预设”,张天布建议,“让子弹飞一会儿”,先做好考前的事,不要去想考试结束后的事。同时,考生不要把高考当成一个特别的情况去看待,就当做平常的在学校的模拟考,维护好常态的节奏,更有利于正常发挥。

张天布表示,深呼吸训练是最简单的放松训练,在深呼吸训练中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从而身体供应更多的氧分给大脑,能达到提高学习质量、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关注自己的呼吸状态,每天做三四次深呼吸训练,是临考时缓解紧张情绪的小技巧。”

家长要做好“配角”不要使劲加油鼓劲

高考在即,有压力的不只是考生,还有家长,甚至是整个家庭。不少考生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助孩子一臂之力,但又不知道如何做才有效。张天布建议,考生家长要做好“配角”,给“主角”自主发挥的空间。

“家长要对考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接纳,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适。家庭的和谐稳定对考生来讲具有舒缓压力、提高信心的重要作用。”张天布说,家长也应该保持平常心,尊重孩子的现状,不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积极营造“家庭小环境”相对安宁、平静。

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高考也是成人礼,相信孩子有自己做主的能力;要跟孩子多交流,鼓励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少讲道理多体谅,不要使劲加油鼓劲,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张天布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