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55天终于要回家了!陕西医护人员讲诉武汉一线故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3-20 14:21

a87478d92a465aa26df139f6a34b741b.jpeg

曹博淦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曹博淦。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大年三十收到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大年初二,随着陕西首批援湖北医疗队紧急出征武汉,经过55天的一线奋战,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名医护人员终于踏上归程。

在武汉的日子里,他们放下家人、放下牵挂,义无反顾,他们说,只要患者越来越好,付出就很值得……

曹博淦:我是“呼吸老兵” 一线需要我

“我年龄大,家里没什么牵挂,请医院放心,此行必定不辱使命。我一定要把每位队员平安带回。”57岁的曹博淦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在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他说,“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最年长的医生,作为在呼吸战线工作了30年的老兵,武汉需要我。”

但他没有告诉大家,自己家里还有76岁的老母亲要照顾。2月22日,曹博淦的母亲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生命垂危,在外院历经多次抢救,出院后,只能托付表弟照顾。在这期间,有谁能知道,他的内心是何等的煎熬。

在武汉,曹博淦深入了解病情,反复学习诊疗方案,指导下级医生因人而异,科学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断提高患者治愈率。遇到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他耐心疏导,取得信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天上班10小时,当被问到累不累的时候,他总说,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只要患者越来越好,他们的付出就值得。

90c3979099f7c545f6bcf3a0b5a39dbe.jpeg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邸丽改。

邸丽改:放下家人,放下不舍 我义无反顾

邸丽改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家里婆婆脑出血后遗症近20年,常年卧床需要家人照顾,还有个年幼的女儿,也需要邸丽改操心。但在得知湖北需要援助时,她第一时间争取。“我作为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责任和使命都在召唤,无论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克服。”

1月30日,邸丽改迎来了在重症组的第一个班,在专人引导下来到指定工作区域,第一次全副武装,开始接班。还未来得及适应,紧张的工作已经开始。凌晨12点交接班,防护服穿在身上8个多小时,十几个小时没吃没喝,这时才感觉到口罩、护目镜仿佛粘在脸上。

后来,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工作时间、避免脱穿防护服,她在工作期间全程使用成人尿不湿。“第一次用成人尿不湿,内心还是觉得有点难堪,但看看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便觉得没有什么。” 她说,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眼镜,脸上先是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到后来变成伤痕。

1dabf275e1ac4fc2c50a818345e83602.jpeg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陈荣霞。

陈荣霞:我是“女汉子” 患者好就好

陈荣霞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面对家里的一对儿女,这次,她任性了一把,成了家中的“甩手掌柜”。为了避免家人担心,直到出发的时间确定下来,她才告诉丈夫。

“妈妈,我和你一起去武汉。” 面对12岁女儿的不舍和担心,陈荣霞很是心酸。

一直有贫血和牙髓炎的陈荣霞体质并不好,而在武汉的工作强更为繁重,她的牙痛也在工作之余无比煎熬。在武汉的工作中,她有两次感到呼吸困难,严重的一次脱掉防护服半个小时后才缓过来。那一刻她真的很害怕自己坚持不到胜利回家……

“不能倒下,我要坚强,加油!加油!”就这样,她坚持完成每天的工作,扛起一箱箱液体,搬起一桶桶氧气筒,和同事咬牙搬运患者,在家里从不干力气活的她,摇身一变成了“女汉子”。她说,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戴了三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屏,工作稍长护目镜就会雾花,导致扎针变得异常困难,特别是从重症监护室转出来的老年患者血管状态非常差,更是难上加难。陈荣霞还是凭借基本功,为患者一针见血完成穿刺。

一次一位阿姨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说:“你们穿成这样,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但是我可以认出来你的眼睛,就知道你是陈护士,大眼睛,我就喜欢你,最喜欢你给我扎针了,谢谢你。”

64b523b29593bde22946ab23eb276782.jpeg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潘双。

潘双:每天忙得像是陀螺 休息不下来

每天交接班,与带组医生翻阅护理记录单、检查结果,讨论需要关注的重点情况,查房,给普遍焦虑的患者做心理疏导,处理医嘱,收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潘双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这些都是她的日常工作。她说,一个医生管理12个患者,忙得像是陀螺,休息不下来。

一次,她刚回到酒店准备换洗衣物后睡觉,接到电话,一个患者因为病情加重需要转重症监护室,需要她协助转运。潘双二话没说,折回病房,因为匆忙,忘了做鼻梁部位的防护,直接就戴上N95口罩,用最快的速度穿好防护服进去病房,将患者安全转入监护室。完成交接班后,已过去两个小时,这时才感觉到鼻子生疼,脱下口罩,看到的是压烂的鼻子。就这样,鼻梁的伤口反反复复一个月,到现在还是发黑,只要一上班就压得红肿。

潘双说,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健康状态信心满满,也是毫无畏惧地来到武汉。但在几轮班后,她也出现了心慌、气短的感觉。一天夜班,她走了不到五十米的路程准备去换防护服,竟然出现了严重气短的感觉,随手拿脉氧仪测了一下,屏幕上“138”的数字吓了她一跳。通过几天的吃药、调理,才恢复到正常。

即使这样,她依然坚持去上班,吃了治疗失眠的药物,醒不来,晕晕呼呼只能让队友扶着去医院上班;胃部绞痛,但她一声不吭,一直坚守。“你不能撤下来,否则队友就更忙,咬牙也要上。” 潘双说。

70353d598f3d48f27494437130ec7384.jpeg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师王艳。

王艳:那个难忘的“战地”生日 我时刻被温暖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周围的党员同志,现在自己也有机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骄傲,我自豪。”王艳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师,刚刚过去的3月17日,是她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站在党旗下宣誓,正式成为预备党员。

来到武汉一线,交班、扎液体、采血、采集咽拭子、留大小便、换液体、喂饭、照顾不能自理的患者……这是她每个班的日常工作。原本很简单的扎针,由于戴着三层手套,血管根本摸不到,如果遇到老年人,就难上加难。“有时候,我会脱一层手套,虽然增加暴露风险,但能为患者快速扎上液体,这没什么。” 王艳说。

“在武汉虽然很累,但是我时时被温暖着。”王艳说,2月2日是自己的生日,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到了2月3日,队里让她立即到酒店餐厅集合,以为有什么紧急任务的王艳,急忙下楼。没想到,是青山区区长、医疗队队长为2月过生日的几个队员准备了一个很大很精美的蛋糕。那晚,她和同事一起许愿、吹蜡烛、切蛋糕、合影……她说,一想到那晚的欢声笑语,自己的嘴角就会不自觉上扬。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