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中院民二庭:两案连调解纠纷 当场履行暖民心

来源:安康中院 2025-02-17 11:44

西部网讯

两案连调解纠纷

当场履行暖民心

安康市中院民二庭 2月13日上午,市中院民二庭成功调解两起立案仅30天的合同纠纷,法官以耐心释法、温情疏导为矛盾双方架起沟通桥梁。一案当事人当庭兑付全部租金,租赁纠纷巧化解,另一案当事人当庭签收调解书,双方纠纷终破冰,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彰显全力维护涉诉民生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与效率。

图片

案涉租赁合同纠纷,2023年12月,当事人签订《挖掘机租赁合同》,合同终止后一方拖欠租金一万余元始终未予支付。承办法官在庭前通过电话沟通发现,矛盾的症结不仅在于承租人前期给付部分款项性质的争议,更源于双方沟通不畅导致的信任危机。本着弘扬契约精神,刘慧琴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法,一方面向承租人释明依约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引导出租人换位思考、理解工程行业的客观难处。经过多轮情理法交融的沟通,双方达成协议并现场给付租金。签署调解书时,当事人感慨:“法官不仅解决了钱的问题,更解开了心结让我能睡个好觉。”

在当天审理的另一起合同纠纷中,某小微企业在劳动者受伤后积极送至医院救治并支付全部费用,后续双方还就工伤赔偿签订《工伤赔偿协议》,案外企业承诺愿承担一半责任,因经营困难至今未能足额履行。民二庭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在理清事实脉络,确定双方能够互谅互让、存在调解基础后,遂采用“抚—听—引”三步调解法促成双方签订分期支付协议。在充分保障受伤劳动者合法权利,不减少协议约定赔偿金额的前提下,引导企业换位思考劳动者受伤后的生活现状,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案涉合同相对性进行释法析理。同时,建立调解平台,由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向劳动者坦诚告知未履行的客观原因和实际困难,劳动者在了解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情况后,同意在一定支付周期内由对方分期支付,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针锋相对到互谅互让,法官的调解艺术不仅在于定分止争,更在于唤醒人性善意、修复社会关系。安康法院将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情、理、法”融合的调解模式,让调解工作既在法律框架下“调”处矛盾,也在情理范围内“解”开心结。同时,将继续深化纠纷源头防范、前端化解,让更多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用心书写司法为民的温暖答卷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