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的空港机遇
来源:叁叁陆 2021-11-30 17:44
叁叁陆编辑部原创
作者丨周金柱
编辑丨胡扬清
近日,两则不起眼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是,陕西省发改委证实,西安都市圈规划有望年底前获得批复;二是,11月3日,韩城黄河金三角公用型保税仓正式启用,首单货物正是空港新城企业陕西越海峤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的15吨辣椒。
而在此前,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已与韩城市高新区、渭南市高新区、延安市高新区、铜川新区、宝鸡高新区建立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推动形成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新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看似毫不相关的两条消息,背后却透露出逐渐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时代”的大西安,正在将空港新城打造成为西安都市圈乃至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最强引擎。
而就在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25个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中,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陕西唯一入选名单枢纽,这也是陕西又一国家级平台。而《通知》也提出,将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枢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枢纽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空中枢纽核心区的空港新城在全省的战略地位也在实现升级,也将成为大西安乃至关中平原城市群门户的发展全新区域。
新机遇
早在今年5月,陕西省发改委发布“2021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协同城市群、培育都市圈等层面被赋予较大篇章介绍。
根据工作任务,提到要支持西安建设“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推动西安市与铜川市、渭南市、商洛市等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互动、科技资源共享,支持富(平)阎(良)一体化发展,加快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归总核心要义即为融合发展,这也是都市圈的理想格局。
在叁叁陆看来,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大城市阶段,各地都突出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作用。
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城市产生聚合规模,自然形成更大的区域空间,单体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演变为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而且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集聚也更能创新城市发展的能力。
实际上,对于陕西来说,西安都市圈已在地方政府层面加以实际推动,并取得积极进展。
11月11日,有网民在陕西省发改委官方网站的主任信箱里询问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进度。陕西省发改委11月12日回复称:“西安都市圈今年年底前印发实施。目前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审定中。”
同样,根据9月底公示征求意见的《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陕西将构建“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其中“一圈”就是以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核心,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这明确了西安都市圈的范围。
西安都市圈的获批意味着什么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可不是像20年前西安和咸阳用同一个区号那么简单,而是地铁轨道交通完全互联互通,城市开发区实现都市圈共建共享。以后办企业到底是在渭南高新区还是在铜川市新区都变得完全不重要。
而这又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都市圈内的发展优势彻底打通,因为城市的美誉度、城市级别以及因城市政策而落后的有关障碍被一扫而空,扁平化的结构会让都市圈内部形成有效的分工,充分发展,更意味着更多的原本想在西安投资的企业都可以毫无顾虑地投资在都市圈内。
新带动
作为第9个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引领和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既是国家对西安的要求,也是大西安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这个区域范围内的顶级城市,发挥重要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恰恰表明国家对西安向西开放,融入“一带一路”、开展亚欧合作的重要的战略定位。
而这,也意味着西安要主动改变传统以进口为导向的发展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双向互动,区域协同。
世界“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的第五波理论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时速快、辐射广的航空运输是世界发展第五个冲击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机。其中,依托航空枢纽发展的临空经济,具有重新塑造城市格局、重新分配城市价值的重要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纵览全球,作为城市的战略性设施,世界级的城市群都离不开世界级的机场。
以临空经济发展为先导,探索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模式,已成为当前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方向,符合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潮流。
对于陕西而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就是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就在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与宝鸡高新区成功签署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与宝鸡高新区将围绕建设航空产业集群,推动发展航空运输服务产业链和航空制造业产业链建设,在信息共享平台、产业协同发展等多层面、多领域互动合作,促进两地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全力推进两地联动发展。
其实,宝鸡高新区只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之一。此前,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已与韩城市高新区、渭南市高新区、延安市高新区、铜川新区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协同创新区建设,就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制,协同推进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并以西安都市圈乃至关中平原城市群巨大的腹地空间与功能优势,全面提升空港新城功能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带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新发展
作为西安都市圈乃至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新动力源的重要支撑和经济腾飞的新引擎,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019年,西安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获得并使用第五航权的城市。而第五航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在经营某条国际航线的同时,获得在中途第三国装载客、货的许可,允许它中途经停,并且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被业界誉为“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
第五航权的开通使用,不仅为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政策新机遇和发展新动力,也为大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再添助力。
数据则能说明一切。
今年1月至7月,西安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25万吨,同比增长35.1%,增速位列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一位。
而产业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临空经济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围绕“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临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港产城人”的加速融合——城市机场与机场城市,构成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一体两面。
其实,在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看来,临空经济是一种与经济全球化密切联系的经济形态,需要与国际社会高度联通,临空经济就是流量经济、速度经济。
当前,西安机场日益加密的国际货运航线,促使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积极搭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临空经济带建设快马加鞭,布局构建起国际航空枢纽和全球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此外,全球资源配置是现代城市的应有之意,全面开放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做好空间营造是基础内容。空港新城必须超越“空港”看空港,积极应对从“以产带城”到“以城促产”,完成从城市开放之窗到开放经济承载之地的定位转变。
因此,在全国城市群发展和都市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升省会城市功能、中心城市首位度,或是推动都市圈快速崛起,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重塑区域形态格局,而且能够通过转化成为主导动力,驱动城市迎来长足发展。
在李栋看来,陕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能够围绕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能够成为区域打造流量经济的重要节点,能够为西安都市圈乃至关中城市群创造出具有流量价值的片区,才是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真正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