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要闻

安康:飞地经济让经济“飞”起来

来源:陕西日报 2019-05-14 09:18

在安康,只要你出门远眺,没有哪一个角度是望不到山的。这是安康最大的优势——山清水秀,也是安康发展的阻碍之一——可供发展之地极为紧缺。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这里的自然条件,“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是这里的政策限制。如何处理好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安康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必答题。飞地经济,应运而生。

打破区划,限制开发下的破题之道 

想要深入理解安康的飞地经济,仅仅去飞地经济园区蹲点采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直观感觉上,集中连片的厂房和轰鸣的机器设备,会让人误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开发区或产业园,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像紫阳、宁陕这些比汉滨区还要落后的地区,会将自己辛苦找来的企业放在后者的“地盘”上?

只有深入到每一个“飞出地”背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安康发展飞地经济园区的初衷。

“三苦精神”发源地白河,有29.5万亩耕地,却被700多条沟壑分割成25万块地,支离破碎地“悬挂”在崇山峻岭之间。自然环境成为白河发展的“困局”和“硬伤”。

以山歌著称的紫阳县,同样“难寻平地”。驱车在紫阳县城,只有一条单行道路可供入城,想出城就必须环行一周,这就是紫阳“寸土寸金”的现实。恒紫飞地经济循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詹金泉说:“如果没有‘生态飞地’的创新思路,紫阳的循环产业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难解的尴尬局面。如果为了经济发展去开山、填河取地,对于生态的破坏根本无法衡量,还要拿出每亩高达20万元的平整土地成本。”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宁陕、镇坪、岚皋3个县。现实困境倒逼出破解之道。从2013年起,安康市开始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飞地经济就是在允许开发的区域划出一块地方,提供给异地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来经营和使用。有了这块‘飞地’,异地生态地区的发展渴求得以承载和释放,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安康市市长赵俊民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