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和富平的柿子情缘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9-14 10:07
杨勇在种植园查看柿子树生长情况。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张欢
8月26日,富平洋阳柿饼专业合作社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关长飞从冷库里拿出一块柿饼展示给前来调研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柿饼冒着丝丝凉气,上面裹满柿霜,咬一口香甜可口。
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富平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站,并成立富平柿子产业科技小院。多年来,来自该校的科研人员从种植到加工为富平柿农提供全链条科技支持,推动富平柿子产业发展壮大。
杨勇、关长飞就是科技小院的专家。他们专注于柿炭疽病抗性因子及调控机制、柿起源与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柿炭疽病是柿子的‘杀手’,发病快、传播强。我们下了不少功夫,成功研发出柿园动态密度管理技术,并积极向广大柿子种植户传授和推广。”9月9日,杨勇告诉记者,该技术能够在保障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有效遏制炭疽病在幼柿上的侵染与扩散。
在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治国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网红产品——流心冰柿。这款流心冰柿同时具备了鲜柿子和柿饼的特点,既有鲜柿的柔软,又有柿饼的韧性,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该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食品学院深度合作,建成3000亩标准种植园及6000吨标准冷库,打造的“柿柿红”富平柿饼品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目前,双方正致力于研发抗病新品种,从源头上实现绿色创新。
富平县柿子种植历史悠久。在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坐落着全国首个以“柿”为主题的博物馆,758件馆藏文物诉说着中国柿子产业的发展史。博物馆里,有一块斑驳的墙砖。这块刻着于右任写的“农专”二字的砖,联结着富平和杨凌的柿子情缘。
农专即国力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早在1962年,这所农科院校就开始收集柿种质资源,并于1987年筹建国家果树种质眉县柿圃(现国家柿种质资源圃)。该资源圃是农业部首批15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之一。
当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仁梓成为寻找遗落乡间的柿种质的第一批人中的一员。他带领团队收集保存国内外柿种质材料700余份,并明确提出柿子的生存、生产和适栽区的界限,打破了甜柿原产日本的说法。
随后,杨勇、关长飞等人接过接力棒,建立柿种质资源数据库,制定了《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柿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等标准。此外,他们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收集几十份,甚至上百份柿种质资源。如今,收集柿种质资源也成为科技小院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关长飞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存了我国和国外共1200多份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资源数量和遗传性状多样性居世界之最。”
“目前,富平柿子种植面积达36万余亩。”富平县果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冯锁牢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批专家长期从事柿子品种选育、种植、施肥、管理、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全方位推动了富平柿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