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农人的“南果北移”路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4-15 15:27

17f5d6ec-0431-4703-a64f-cc75b457cf2f.jpg.2

4月2日,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修剪火龙果苗。

本报记者 王晨曦文/图

在杨凌,有一个火龙果种植基地,名叫青皮她园。

青皮是火龙果品种,“皮她园”是火龙果英文名的音译,而“她”指的是基地负责人王艳。

4月2日,王艳在基地1号大棚挑选完种苗后,端起一杯火龙果茶,开始“回味”她与火龙果结缘的故事。

归根

“一开始,我打算让丈夫创业”

1980年,王艳出生在杨凌的一个村庄。小时候家里农活重,她最大的愿望是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凭借一股拼劲,王艳很快做到了。她15岁时考上西安一所卫校,并成为同届学生里最早在医院转正的护士。

在医院,王艳一干就是10多年。之后,她结婚生娃,买房买车。按照普通的“人生剧本”,王艳接下来应该过着安稳的日子。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她最终还是回到了生养她的那片土地。

2006年,王艳和丈夫在海南租了400亩地,开始种植火龙果。这看似很突然,但一切都有迹可循。

“本来我们是去那边旅游的,没想到碰上了心仪的种植项目。”王艳笑着说,“这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我爱人那几年喜欢在家里种菜,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地上常有虫子和蚯蚓爬。他对‘种地’很有热情。”

之后,王艳每逢休假,就跑到海南帮爱人种火龙果。她自嘲是干农活的命:“一开始,我打算让丈夫创业。但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不加入不行。”

一直两地跑总不是个办法。王艳冒出了一个念头——要不回家种火龙果吧?

家乡杨凌是一座农科城。王艳计划把南方的火龙果移栽到北方。2008年,王艳回村,在村子附近找到一亩地,开始试种火龙果。

“那时候,村民的观念比较传统。出去工作10多年,又跑回来种地——村里人都觉得我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王艳回忆说,“加上那时火龙果不常见,种这么个新鲜玩意儿,大家更是不理解。”

为了省工钱,王艳自己建大棚,每天忙着搬砖、拉水泥,弄得灰头土脸,皮肤也晒得黢黑。

“南果北移”,难在管护。第一年,王艳就栽了个跟头。

“那年冬天刚过,一些火龙果苗的叶片就开始腐烂流汁。当时,杨凌的农业专家来看,也没找出原因。由于没有种植火龙果的先例,大家都一头雾水,以为火龙果患了某种病害。”王艳说。

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王艳决定用“土办法”试试。她把叶片出问题的部分割掉,在伤口处涂抹细土壤。出乎意料的是,这种方法竟然奏效了。之后,一株株火龙果成功开花,但总产量仅达到预期的三分之一。

后来,王艳与专家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只有大棚两边靠近风口位置的火龙果苗出了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温度太低导致的冻伤。第二年,王艳用草席盖住大棚两边进行保温,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提升产量,王艳进一步改良土壤。按照火龙果生长习性,她在地里添加有机质、秸秆等,确保土壤疏松,帮助火龙果根系生长。

回到家乡的第3年,王艳种植的火龙果终于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1500公斤。

坚持

“这次是给自己争口气”

火龙果丰收后,王艳又碰上了销售难题。当时,周边市场对火龙果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她决定用味道征服消费者。

火龙果熟了,她邀请周边村民来果园看,免费尝鲜。为了开拓市场,王艳开车给周边水果店配送火龙果礼盒,还附赠一些散装果子,供店家切给顾客品尝。王艳还在QQ等平台上推广火龙果。只要有客户下单,她就免费配送。

“一位武功县的客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天晚上,他联系我,问我当晚能否送一盒火龙果过去。”王艳笑着说,“客户只是试探性地问了一下,对晚上送货不抱什么希望,但我愿意抓住这个推广的机会。”

当时,王艳打着手电筒去棚里采摘新鲜的火龙果,连夜配送,让客户深受感动,从此成了她的忠实粉丝。

“丰收的火龙果,只卖出去三分之一,其余的都用作免费推广了。”王艳说,那一年的销售额是4万元。她觉得火龙果试种成功了。

下一个挑战,是规模化种植。

为了找到合适的地建大棚,王艳四处咨询,但常常碰壁。

“很多人认为,两个年轻人,要这么大一片地,大规模种植南方水果,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们很难得到支持,差点就放弃了。”王艳说,2017年,终于有人担保了,她租到了20亩地。地有了,她准备修建5个大棚。

那时,王艳感觉就像是买了“期房”。她每天一早就骑车去村子里,“跟踪”大棚的建设进度。

“我们的大棚用钢管搭架,不是当时常见的水泥、木头架子。为提高大棚温度,我还买了浴霸。”王艳感慨地说,“当时,就连卖灯泡的都笑我,说他第一次见到给大棚里装浴霸的人。我就想,必须要成功,这次是给自己争口气。”

冬季,为管护好果苗,王艳就住在大棚里,遇到下雪天,她就点火升温,比照顾孩子还用心。

“棚里潮湿,早上起来,棉被的外层全是湿的,晚上还不敢开电褥子。被窝越暖和,被面越湿。后来我想了个招儿,在被面上盖一层塑料布,这样可以防潮。”也因此,王艳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

扩大规模种植,关键在于确定种植体系。

仅浇水这个环节,王艳就进行过成百上千次试验。“我们给果苗浇完水,隔一段时间会把它拔出来,查看根系生长情况。”王艳说,“父母都是老一辈的庄稼人,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祸害’果苗的,都说我是败家子。”

在一次次试验中,王艳得到了“标准答案”——火龙果属浅根性作物,其根系最适宜的生长范围是20厘米至30厘米深,60厘米宽。

以此为依据,王艳更新了火龙果园的浇灌模式,创新使用四通道水肥机,将浇灌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20多分钟,不仅效果好,还节省了约40%的水肥。

科学的管护带来了育种的突破。今年3月,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共同选育的火龙果新品种“新双色”,入选省级林木良种名录。

热爱

“一天不下地心里不得劲”

从“南果北种”到“南果北育”,王艳让火龙果顺利在杨凌安家。她如今的目标是让更多人吃到北方种植的新品火龙果,让基地规模化种植模式能够持续推广。

对于农业,这位80后新农人已完成了情感转变。

“小时候去地里掰玉米,我个子矮,玉米叶划到脸上,火辣辣地疼,混着汗水,那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王艳说,以前总想着逃离土地。

但现在,她对种地充满了热爱。为了扩大火龙果基地的影响力,王艳试过很多办法。起初,她在QQ群里打广告,微信兴起后她就发朋友圈,记录自己在地里的日常工作。如今,她用抖音进行直播,夫妻俩一个负责讲解,一个负责拍摄,合作默契。

“有时候压力大了,我就去地里拔拔草、摘摘果子,心情很快就能平复下来。现在,一天不下地心里不得劲。”王艳说。

王艳记得,2018年年底,一笔线上订单让她措手不及:“有个潼关的客户打电话,说在网上看到我们的信息,想订购30万元的火龙果种苗。那一刻,我意识到,除了销售鲜果,推广果苗也很重要。”

于是,她驱车5个多小时前往潼关,从整地、栽苗到灌溉,全程手把手指导,给客户细致讲解种植技巧。

“随着客户的增多,我们开始拍摄种植示范视频,让远一点的客户能够通过视频学习,我们则在线上进行指导,统一解答问题。”王艳笑着说,“现在,几乎天天有人打电话咨询种植细节。”

如今,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火龙果推广面积已超过5万亩。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已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基地。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该基地还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客户传授火龙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国外的订单也来了。王艳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有两个菲律宾客户在网上了解到我们的火龙果种植模式,购买了1000多株火龙果苗在当地试种。我们的火龙果越‘走’越远了。”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