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走不出的世界 文字带我们去远行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10-08 15:45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和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都市广播•陕广新闻联合推出“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2022年陕西残疾人文化周系列专访”特别节目之九。
本期嘉宾: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贺绪林
铜川市作协副主席、铜川市残联副理事长(兼职) 刘爱玲
贺绪林:轮椅上的“枭雄”
不幸的降临总是猝不及防。1974年9月11号下午,贺绪林的人生在这一天急转弯:在给家里接电灯线时,他不幸从树上掉了下来,受伤致残,那时他年仅21岁。对于一个正在怒放的生命,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的事实,是难以接受和承受的。这时候,书籍、文学,成了照进黑暗的一缕阳光。贺绪林说,为了从精神上拯救自己,他选择了文学,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尽全力,与命运一搏。
就这样,趴在炕上读书、写作,是贺绪林最重要的“工作”。在坚持了8年,接收了一麻袋的退稿信之后,终于在1982年,他在《宝鸡文学》上发表了处女作《小提琴手》,描写了一位盲童学习提琴演奏的故事。1983年,《当代》杂志新人新作专号上刊发了贺绪林的中篇小说《生活之树常绿》。本应是件高兴的事,可是这篇中篇小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这也让贺绪林陷入了沉思:以残疾人生活为主题的写作方向,需要调整,需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观察生活,描写世界。
贺绪林在村里的时候,总喜欢听村子里的老人讲过去的事情,这中间,他发现了故事的线索,走出一条另辟蹊径的创作道路。1995年,贺绪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诞生,并被书商看重,他兴冲冲地等了很久没有回信,当贺绪林再找到书商的时候,书商说文稿丢了。这一晴天霹雳的消息,让贺绪林肝肠寸断,自己的心血就此白白东流吗?静下心来,贺绪林重整旗鼓,仅用三、四个月,就再次创作出了一部长篇小说。
直到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长篇小说《昨夜风雨》,在等待出版期间,就被影视公司改编为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又名《关中往事》),在全国热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他一鼓作气,写了长篇小说《马家寨》和《卧牛岗》。2005年年初,太白文艺出版社将这两部作品连同《兔儿岭》(《昨夜风雨》更名),一并隆重推出。2006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最后的女匪》;2008年,《野滩镇》被列入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201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2015年,这五部作品被太白文艺出版社再版,命名为“关中枭雄”系列。截至目前,身为杨凌示范区作协主席的贺绪林,已经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460多万字。
刘爱玲:把天堂带回家
3岁时,刘爱玲因为骨髓灰质炎而导致双下肢残疾。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她求学的脚步,一直学习到高中毕业。由于身体原因,刘爱玲在家里上小学一年级,一天写完作业之后,爱好写字她额外又给自己布置了一篇作业:搜肠刮肚写了一首小诗。没想到,被来检查作业的老师给了一个“优”字,这一下子鼓励了刘爱玲,从此爱好上“写作文”。
就这样,刘爱玲笔耕不辍,多年来先后出版了三部长篇,分别是《把天堂带回家》《米家村九号》和《杨柳巷纪事》,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西去玉门镇》。长篇小说《把天堂带回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米家村九号》入选陕西出版集团精品出版项目,中短篇小说集《西去玉门镇》获得陕西省首届奋进文学奖,中篇小说《上王村的马六》荣获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奖及全国梁冰小说奖,短篇小说《落山坪》获得了第二届延安文学奖,《俊样的保卫战》获得了西北文学奖,并入选《陕西文学》60年陕西文学作品选等等。迄今为止,刘爱玲在全国各类文艺期刊发表及出版的作品大约有200多万字。
文字不但带着刘爱玲徜徉在大千世界里,而且还带来了诚挚的爱情。当年,《当代青年》杂志上有一个栏目《绿色沙龙》,刘爱玲的一首小诗发表在其中。一位远在云南的边防战士被这首小诗打动,因为共同的爱好,边防战士给刘爱玲写了一封信,就这样远隔千里的两位年轻人就结识了,并在来来往往的鸿雁传书中,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刘爱玲现任铜川市作协副主席、铜川市残联副理事长(兼职)。刘爱玲总结自己说:一棵树生在一个地方,并不能挪动半分,它要看到远方的风景呢,就必须努力的生长,以高度抵达远方。作为一个行动受限的残疾人,文字就是带我们走向远方的那双腿。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的练习,才能练就抵达远方,看到更广阔世界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