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泽:夯实秦岭山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来源:西安日报 2022-02-07 10:25

山区县域发展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在山区,困难和出路也在山区。因此,扶持山区发展是夯实中华民族长久繁衍生息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夯实产业基础,以产业兴旺为引擎持续巩固拓展秦岭山区脱贫攻坚成果,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以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秦岭山区可根据自身高海拔、中纬度以及高云雾等地理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近年来,秦岭山区逐渐抛弃旧有观念,强优势,抓特色,通过不懈努力,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品牌。例如,“洋县朱鹮生态有机产品”成功跨入全国农业区域品牌百强榜,有着“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美誉的洋县黑米以及槐树关红薯等特色有机农产品已是全国各大商超的明星农产品;陕茶以清香、味浓的独特风味以及富含锌、硒,浸出物高等鲜明特色以“高山雾茶”的品牌形象逐步打开了市场,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目前秦岭山区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虽然有所成绩,但是特色还不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秦岭山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主攻方向。

第二,以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秦岭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非生态活动,稳妥推进核心区内居民、耕地、矿权有序退出,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秦岭山区部分县域在此方面积累了好的做法和经验。例如,陕西洋县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和朱鹮、长青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优良,围绕土地、山林、旅游、水能和文化等资源,不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秦岭山区绿色发展的一个标杆。实践证明,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这条路子是走得通的。因此,要进一步夯实秦岭山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就要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推进农业绿色转型。

第三,以智慧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智慧农业是以科技和信息为核心要素,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设备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秦岭山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具有前瞻思维,借助现代高新科技,以智慧农业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秦岭山区素来富有“山珍”,却鲜为外界所知。近年来,当地政府引导民众积极转变思维方式,走产学研融合之路,通过发挥高校和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先进科技为引领,在种源、装备、设施等方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初步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同时,以数字互联网络连接千家万户为契机,利用新兴的电商业态,将秦岭“山珍”搬进了手机屏幕,通过直播带货、微视频等方式开展营销。柞水木耳作为秦岭腹地的“山珍”,通过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式,形成了从精准栽种、精准晾晒、精准分拣、精准加工到数字售卖的完整产销链条,小小木耳集高新科技于一身,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金米村考察木耳产业时,点名称赞“小木耳,大产业”。因此,要在秦岭山区进一步推广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总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发挥优势,更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秦岭山区产业振兴走在全国山区的前列。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