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评丨以金融“活水”激发民企活力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24 07:56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民营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其创新实践与制度突破成为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关键密码。
一段时间以来,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高山”,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风险识别难等问题让银行“不敢贷”、企业“用不上”。新法明确“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并将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写入条款,从制度层面打破民企融资的隐性壁垒。这一突破不仅为金融机构划清了责任边界,还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不容置疑,金融支持必须“敢贷、愿贷、能贷”。
以数字技术重塑金融服务“毛细血管”。通过大数据建模、区块链存证、智能风控等技术,金融机构得以“穿透表层数据”,精准评估企业经营状况与信用价值。比如,一家环保科技企业因环保投入大、现金流紧张,一度被传统信贷拒之门外。而借助秦创原科创金融平台,该企业的碳减排数据被纳入信用评估体系,最终企业获得绿色信贷支持,实现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双赢。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还让“小微不小、草根不弱”的理念成为现实。
金融“活水”的涌动,需要在风险防控与改革突破间寻找平衡。既要为资信良好的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也要防止滥用金融工具损害各方利益;既要鼓励敢为人先的金融创新,也要筑牢风险防火墙。只有当金融生态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民营企业才能在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才能激荡出更加澎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