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大力发展山地苹果 让小苹果成就致富大产业

来源:榆林日报 2021-11-29 10:50

51ec71a1ba21b136b72eefc6dfe633c8.jpeg

工人正在开沟施秋肥。 马露露 摄

2f95b194c30390b19da615bb0cd09649.jpeg

田俊莲正与果商洽谈采购事宜。 马露露 摄

fe96b68f931dea6a0e43d1c038edc2b7.jpeg

工人正在集中装箱打包山地苹果。

b5b6ec72aaf0ee7bce80cdbe083cc1c6.jpeg

红彤彤的山地苹果挂满枝头。 马露露 摄

近年来,绥德县数万果农将致富希望和期盼寄托在苹果产业上,拉苹果话、念苹果经、议苹果事,齐心协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如今,“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已成为当地广大果农的共识。伴随着全县10万余亩老果园迎来丰收季,高标准、上规模的苹果幼园即将进入盛果期,绥德苹果成为全国苹果市场极具实力的竞争者,而山地苹果也成为绥德县高质高效、跨越发展的“绿色希望”。

品牌叫得响 苹果销路广

十月,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绥德县义合镇墕头村种植的1600余亩山地苹果迎来采摘季。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忙着采摘、装箱的果农们个个喜上眉梢。

“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墕头村的苹果可谓是叫得响,今年还没到采摘的时间,就有十几家客商抢着订购,像这种套袋的红富士,现在人家起价就给三块三,秦冠都给上一块一了!”墕头村村委会主任田俊莲高兴地说。

目前,墕头村果园面积达1600亩,从事苹果产业农户295户,占全村农户的61%。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80万元,其中苹果销售收入944万元,苹果收入占比80%。据田俊莲介绍,义合镇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的山地苹果,早在2002年就开辟了太原、石家庄的销售市场,后来又开辟了广州、上海等10多个城市的销售市场。2018年,尼泊尔3家客商实地考察合作社后,一次性购买山地苹果100余吨,并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社注册的“墕头红”苹果商标获得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近年来,随着果品质量显著提升,通过线上、线下,电商、店商相结合,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墕头红”苹果远销华北、华东和俄罗斯、泰国、尼泊尔等国内外市场。

这是该县通过品牌建设扩大销路的一个缩影。2018年,“绥德山地苹果”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有山地苹果注册商标“墕头红山地苹果”和“三哥哥山地苹果”两个,绥德县被省果业局认定为陕西省优质山地苹果生产基地县。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宁表示,在强化品牌建设方面,绥德县整合苹果产业优势资源,从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品一标”认证上下功夫,注册成立绥德苹果产业商会,按照高标准出口要求,打造既好看又好吃的山地苹果。同时,在产品分级、选果包装、冷链储藏、营销网点、电商平台、会展销售、品牌宣传、冷链运输等系列硬件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做大做强绥德山地苹果品牌。

政府帮得勤 果农劲头大

10月11日,记者走进该县赵家坬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看到高高的宽幅梯田上,2019年栽植的苹果树苗高已2米有余,枝条粗壮,红彤彤的苹果压满枝头。“我们的果树横看竖看都在一条直线上,均是4米×5米株行距的栽植标准,来这培训的苹果专家们说,我的果园标准很高,明年亩产能达到3000斤。”指着园中生机勃勃的果树,丁汝泽喜不自禁。

赵家坬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位于该县名州镇赵家坬村,2017年,返乡创业带头人丁汝泽成立了二十四洼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理全村土地6997亩,另外整合周边两镇三村土地3000余亩,累计投资1.3亿元,打造成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万亩优质山地有机苹果示范园区。

回想创业之路,丁汝泽告诉记者,是政府和市县农业部门的支持让他实现了创业梦。“农业局的同志帮我选地块,提供农资和技术,县上又帮我修了路、上了水、通了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政府的红头文件都实实在在落到了果园里,现在树长得好,苹果市场又这么好,我能没有盼头吗?”丁汝泽自信地说。

其实,和丁汝泽一样享受政府支持的创业者和果农还有很多很多。从2013年起,该县出台多项惠农政策,从苗木基地建设,土地流转、整理,果树栽植、管护,苹果储藏、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全县集中连片发展山地苹果标准园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一句句承诺掷地有声,使得山地苹果在绥德遍地开花,群众对苹果产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目前,全县有果园面积30万亩(包括苹果、葡萄、桃、梨、小杂果等),其中山地苹果面积23万亩,建成标准化山地苹果园80多个,义合镇墕头村、闫家渠村、满堂川镇灵宝村等8个村建成千亩以上成龄果园,果树挂果面积10.5万亩,平均亩产约1.5吨,年总产量达15.75万余吨。

产销连得紧 增收效果好

近日,在陕果集团绥德有限责任公司产销服务中心保鲜库内,工人们正在对当地生产的山地苹果进行装箱、运输。2019年,陕果集团绥德分公司投资9800多万元在四十里铺镇创新产业园区新建了集万吨保鲜库和集选果、储藏、包装生产、销售、果用物资供应、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销服务中心,现在年可实现5000吨高品质商品果的精选和储存、8000吨苹果的深加工。

“过去没有冷库,果子短期内卖不出去就变坏了,只能眼巴巴地干着急。自从建起这个储藏冷库,只要将包装好的苹果放在冷库中,即使保存一年,取出的水果质感和色香味仍不会变,我们也不会因行情变动和信息不畅而造成损失,真是解决了我们果农一个大问题。”陕西果业集团绥德有限公司负责人霍世忠说。

为了延长产业链,中心还将建设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扩建年产5000吨苹果原醋和2万吨果醋保健饮品生产线一条,预计年可带动全县种植户增收1300余万元。产销服务中心建成后,计划充分利用其资源,将其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农产品电商孵化基地、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按照‘标准建园、集中连片、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园、科学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全县标准果园进入盛果期后,全县普通果园16.8万亩预计年产量达25.2万吨,年总产值10.08亿元;标准化果园13.2万亩预计亩产3吨,年总产量39.6万吨,按照4元每斤计算,年产值31.68亿元。全县30万亩果园年产值将达41.76亿元,仅果产业一项,每年可为全县28万农业人口人均增加收入14900多元,山地苹果将真正成为绥德县的致富果、希望果。”李宁表示。

一项项举措真抓实干,一次次部署化为成果。该县坚持行政推动、市场主导、典型引路,标准化建设、产业化推进、规范化经营,强化乡镇主体责任,以规模化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以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效益,奋力描绘“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美好新蓝图。

记者 马露露 任惠 通讯员 侯国强(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