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代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加速形成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25 08:17

c92fa8da80382f8c94f7b4769709b747.jpeg

图为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7月20日摄)。

7月以来,订单量的增加让陕西梓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延亮格外忙碌。

“陕西商洛的山核桃质优价廉,深受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消费者喜爱。山核桃成为公司出口量最大的单品。”7月20日,吴延亮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公司农副产品出口额已达到1500万元。

在该公司农副产品加工分拣包装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核桃香味,工作人员正忙着将一颗颗核桃分拣、装箱。这些核桃将被运往中亚国家。

“内陆开放通道的优势不断显现,企业与其在沿海挤‘红海’,不如回西安开拓‘蓝海’。”吴延亮介绍,公司原本在沿海城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加速,2023年5月,公司整体迁至西安浐灞国际港,依托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优势和成本优势,积极开拓中欧、中东、中亚等地区市场。

陕西梓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繁忙场景是西安现代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加速形成的生动注脚。当前,西安正积极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重要举措。提升货运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对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胜利介绍。

2023年7月,西安市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2023年至2025年,西安推动实施28个补链强链重点项目。自补链强链工作开展以来,省市区三级积极响应,合力推进,已连续三年足额落实到位年度中央奖补资金,补链强链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货运区及口岸等项目提前投入运营,有力提升了全市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马胜利介绍。在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方面,西安大力推进货运枢纽及集疏运线路的新建与改造,累计新增和改扩建综合货运枢纽面积超50万平方米、集疏运里程超25公里。

7月2日,西安浐灞国际港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在牵引索作用下,国内首座门式墩顶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在预定的铁路天窗期完成空中双转体,实现跨铁路“空中对接”。

“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配套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桥梁、道路改造、地下管网等,预计今年8月投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快速连通空港新城、航空基地以及周边多个工业产业园区,有效推动空港、陆港联动发展。

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告诉记者,浐灞国际港共有7个重点项目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项目涵盖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信息化建设三大类。

“借助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的支持,浐灞国际港对园区7个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定期调度、动态跟踪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王运动介绍,按照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在综合货运枢纽设施方面,“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项目建成投用,“一带一路”公铁联运中心项目正加快实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飞跃,西安国际港铁路线达到59条,西安建成全国首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堆场面积达98万平方米,标准仓库面积达18万平方米,西安国际港跻身世界一流内陆港行列。

同时,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日益丰富,在内陆地区第一个实现海关、铁路数据联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与哈铁信息系统联网,从过去的手工制单、代理订舱等多环节发运升级为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报关、制单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

不仅如此,西安积极打通国际货运物流线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在中亚航线布局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通航点数目前居全国首位,运输量位列全国第三;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达18条。2023年补链强链工作实施以来,全市陆空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1.05%,集装箱公铁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0.29%,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刘军介绍,当前物流降本增效作用明显。机场三期口岸工程首创“物理融合+远程查验”模式,单票查检时间压缩60%;快件集散方面,累计更新自动化设备1890套,单个园区快件日均处理量增加至300万件;信息化方面,搭建空港枢纽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力争实现航班动态、舱位信息、报关进度、货物定位等核心数据实时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以推动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强化货运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好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马胜利说。(记者 李妮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