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博士驻村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21-11-04 20:47

记者 高振博 王姿颐

地处秦岭南麓的城固县老庄镇双井村,这两年陆续来了5名年轻的博士。

他们平均年龄30岁,在走出“象牙塔”之后,奔赴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广阔舞台。

作为省工信厅驻双井村工作队队员,他们吃住在村里;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他们在双井村及周边村镇挂职。

10月25日,浙江大学博士、城固县老庄镇杨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魏谦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橘子电商的海报,他的4名博士搭档李哲、田雨、邹博、张毛燕立刻响应。这是他们一同驻村的默契。

两年来,5名博士带着一些人心中的疑惑,一路走来。他们给村里带来了新变化,也得到了成长。

从小事做起

张毛燕到双井村后不久,就忙着帮村民卖滞销的橘子。那是去年10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城固橘子滞销。电商成了她和搭档邹博卖橘子的新渠道。

张毛燕是陕北人,去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研究的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她去年8月入职省工信厅,9月就来驻村。邹博家在重庆,天津大学博士,研究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作为理工科的博士,他俩或许很难想到有一天会干这么接地气的活儿。

不过真忙起来,也容不得他们多想。当时他们通过省工信厅驻村工作队的叮咚严选平台卖橘子,背后的订单处理、给橘子贴标签、包装、装箱、运送等一系列流程都亲自上手。

橘子容易坏掉。为保证新鲜,他们和村民早上摘,用车拉到双井村村委会的院子里包装。到下午的时候,院子里就堆着二三百箱待发货的橘子,附近村民老远就能看见。之后,邹博就开着一辆国产旧面包车,把橘子装上车,在天黑之前送到统一的快递点。

那段时间村委会院子里的灯每天都亮到很晚,他们两个月没回过西安。不过辛苦付出也终于获得了回报。在去年10月到11月的橘子销售季,他们帮8户脱贫户卖出了3万多斤橘子。当时市场上的橘子只能卖到每斤0.3元,他们精选的橘子通过电商卖到了每斤0.8元。

“虽然销量总体有限,但经过这一次,新的销售模式建立起来,物流网络完善了,村民对此的认知度也提升了,今年在这个基础上肯定会做得更好。”张毛燕说,“其实比较做科研和驻村,很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我们实实在在帮村民解决了问题,也很有满足感。”

从校园来到农村后,5名年轻博士怀着极大的好奇和热情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们从身边一件件小事做起,在村里扎下根来。

魏谦笑和邹博在夏天的一场暴雨来临之时,帮助村民刘华荣把晾晒的粮食收回家;李哲走村入户时得知村里几名妇女喜欢跳广场舞,就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联系企业,赞助了16套舞蹈服和1套音箱;田雨参与了叮咚严选平台的后台系统建设,并帮助村民把干豇豆、黄花菜等农副产品放到平台上卖……

想群众之所想

魏谦笑第一次见到12岁的子君,是在今年3月。当时魏谦笑正和杨家坡的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只见子君靠在她父亲身旁,两只手背在后面,微微笑着。子君父亲招呼魏谦笑坐下,子君转身去屋里泡茶。

村干部告诉魏谦笑,子君的父亲患尿毒症有几年了,子君还在上小学,家里缺少劳动力,开支也大。不过子君很懂事,上学努力,回来常常给家里做饭。魏谦笑听了心里感到很难受。他那一个月走访了30户,发现家里有学生的情况并不少。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发起“春苗计划”。

魏谦笑今年30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他去年1月从杭州来到西安,2月来到杨家坡村。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他的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总冠军。同时,他还在四川凉山支教一年,发起过一个公益筹款计划,效果很好。

这一次,借助既有的经验和渠道,魏谦笑很快筹到了2.5万元,并首批确定9名资助对象。今年5月,子君和其他8名孩子在杨家坡村村委会一楼会议室站成一排,领取资助金。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今年暑假,魏谦笑又和他的博士搭档们商量开办“暑期空中课堂”,邀请高校里的博士给村里的学生做科普讲座。想法很快落地,后来共请了11名博士,办了10期。

驻村之后,5名年轻博士走村入户,想群众之所想,眼里有活、脚下有路,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渠道帮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3月,清华大学博士、城固县老庄镇党委副书记李哲到陕飞第一社区走访,陕飞第一社区是她的包联单位。她听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英的烦恼。原来,陕飞第一社区有55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1600多人。不少老年人跑到张文英那里反映吃饭难的问题。张文英想把社区办公区域废弃的房间改造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苦于缺乏资金。

李哲得知情况后,以申请创建省级标准化社区为契机,指导社区填报资料,并积极向上级沟通争取,最终落实了60万元配套资金。目前日间照料中心的装修改造工作已结束,正在购置厨房设施。

快速成长的两年

双井村村委会背后的山坡上,有一小块菜地,那是5名博士开垦的。他们在地里种上豇豆、西红柿、黄瓜、韭菜等,这样既有新鲜蔬菜吃,还能享受田园乐趣。

博士们对农村的印象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借着驻村的契机,他们得以全方位体验农村生活。

“我刚来的时候,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到处问。村里人给我解释为什么平地不种柑橘,胡豆要种在田坎上。”魏谦笑说,“既然来驻村,我就要从一个工科男变成一个懂行的农业人。”

李哲来时,担心村里没水,买了一堆桶、盆和暖水瓶,后来发现纯属多余。“刚来的时候,只要别人不提,我不愿主动说自己是清华的博士。别人期待会很高,我自己压力也大。”李哲说,“两年驻村,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刚来那一个月,吃不惯这里的菜豆腐和热米皮。感到孤独了,就一个人在村委会广场上打篮球。”中科院大学博士、城固县文川镇党委副书记田雨说,“驻村两年磨炼了性格,锻炼了能力,让我更加沉下心来做事情。”

两年时间,5名年轻的博士不仅了解了农村,提升了综合能力,更感受到了一种付出的快乐和感动。邹博再次讲起村民刘纪彦送公鸡的事时,眼眶依旧是红的。

那是去年10月,张毛燕和邹博联手帮刘纪彦家卖了六七千斤橘子。68岁的刘纪彦为感谢驻村工作队和两名博士,除送了面锦旗外,还偷偷在厨房放了只大公鸡。人生第一次收到别人送来的锦旗,邹博已是激动不已。看到公鸡,大家想送回去,又转念一想是老人一片心意。商量后,由邹博带着200元钱去找刘纪彦。

见到刘纪彦,邹博一边说一边把钱给老人手里递。刘纪彦显得很焦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使劲摆手不接。邹博再三递,刘纪彦就急得开始跺脚,眼泪都快憋出来了。邹博看老人的眼泪快出来了,他也怕忍不住流泪,就赶紧转身往门外走。后来,邹博在村委会查到了刘纪彦的银行卡号,就把钱打到了卡上。

“村民是很朴实、很善良的,我们帮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记着。这种肯定、认可和成就感,和读书时候是不同的。读书时候努力、拿奖,感觉始终是自己给自己的。但现在不一样,现在这种成就感是别人带给自己的。”邹博说。

“博士来驻村,是锻炼和帮扶二合一,他们有知识、有情怀,能吃苦,又敬业。我要带着这些年轻博士,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多作用。”省工信厅驻双井村第一书记冯若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