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知东汇西:中美青年共话未来”活动走进西安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16 07:45

eb2fdebe13c59090202e8efc8c4be693.png

7月14日,参加活动的美国青年体验汉服妆造。

“你们的开放、好奇与倾听,格外珍贵。”7月14日,在中美大学生对话会(西安专场)上,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纪婷说。

7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美国国际学生会议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协办的“知东汇西:中美青年共话未来”活动走进西安。中美青年代表参观华清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地,并通过汉服体验等环节,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骊山云雾缭绕,华清池水映照出千年宫阙的倒影。7月13日,20余名中美青年来到华清宫。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学生可兰·涅维斯-诺埃尔触摸着斑驳的宫墙,望向不远处的现代建筑轻声赞叹:“西安把古代遗迹融入城市肌理的方式令人惊叹。在这里,我感受到对传统的珍重。”

当青年代表们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号坑的庞大军阵让大家深感震撼。“每个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美国宾州西彻斯特大学学生吉娜·埃吉托俯身细观陶甲纹路时说。美国纽约大学学生贾斯汀·西摩-韦尔奇看着军阵感慨:“这简直是一部用泥土写成的史诗。”千年时光在陶土的肌理间流转,历史的厚重感撞击着异国学子的心灵。

7月14日,中美大学生对话会(西安专场)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中美两国青年讨论热烈。“现今正需要这样的面对面交流。”美国国际学生会议执行主任巴伊娅·西蒙斯-莱恩说,“当看到中国青年眼中的真诚时,我知道了这次旅程的价值。”

“希望中美青年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交流中观察差异、理解差异,用开放的心态看待彼此的不同。”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知东汇西”项目负责人陶幸说。

在回民街升腾的烟火气中,四双筷子同时伸向一碗面。当美国学生用新学的陕西方言喊出“嫽扎咧”,初识时的拘谨早已消散。“每天都有市民热情地与我们聊天。”贾斯汀·西摩-韦尔奇感慨,“这种温暖是我出发前想都不敢想的。”

夜幕降临,大雁塔景区的汉服馆里人气十足。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学生达莉亚·汤利-贝克韦尔在精心挑选襦裙的配色,脸上满是欣喜。“选择服饰、设计妆造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仪式。”她说。吉娜·埃吉托抚过圆领袍的织金纹样,若有所思:“中国人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当金发碧眼的“唐代仕女”与中国青年共同走过大慈恩寺的红墙,路过的市民纷纷举起手机,用镜头定格文化交融的生动画面。

夜色下的大唐不夜城流光溢彩,霓虹与诗词在灯幕上交相辉映。普吉特海湾大学学生亨利·柯林斯望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感叹:“这里璀璨夺目,但最动人的还是满街身着汉服的年轻人。”

临别前夜,大唐不夜城的灯光映照着20多张年轻的脸庞。美国青年的行囊里装着许多旅游纪念品,手机里增添了许多新朋友的联系方式。可兰·涅维斯-诺埃尔望着远处的大雁塔轻声道:“西安已成为我最爱的中国城市。”

华清宫的温泉水、秦俑的历史气息、回民街的烟火气、大唐不夜城的璀璨灯火,已化作20多名青年心中不灭的星火。这些星火终将照亮中美文化交流的道路。“期待有更多机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共同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朱泽宇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