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画中走,阎良美丽房村“阔得很”
来源:西部网 2020-11-23 14:31
午后绿草坪上,56岁的卫淑玲和邻居李艳丽带着两个孩子开心地荡秋千,每到放学的时候,这里是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来玩的地方,“以前是一个垃圾坑今年改造后村里变化可大了!” 卫淑玲喜滋滋得。
路平了、树栽了、灯亮了……仅仅半年时间美丽乡村的改造,对阎良区武屯街道房村的村民们来说,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卫淑玲说,村里整洁了她觉得比过年都干净,用农村的话说那是“阔得很!”。
11月19日一场雨后,难得冬日里暖阳高照,油绿的麦田旁,在蓝天白云下的房村里走一圈,处处都是意外的惊喜。
穿过村庄800米的房孝路是这次重点改造的地方,道路两排新栽种的紫荆花,让人对来年繁华的满树的美景充满了美好遐想。路边彩色沥青铺设了慢步道,包村干部韩百虎告诉记者,村子里以前的排水沟都是明渠,群众不注意管护常常堵塞,遇到下雨天那更是污水横流,这一次美丽乡村改造进行了彻底的疏通,埋设管道盖板后用红色沥青进行美化,一下子干净靓丽了很多。
顺着房孝路,能看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晒太阳聊天。72岁的叶华英正在家里收拾花草,秋菊团簇旁,屋檐下一只笼中鸟蹦跶得正欢,“这鸟还会学猫叫呢!”作为村里的美丽庭院示范户,叶华英把家里和庭院收拾得干净别致,她说现在每家每户门前还有两个垃圾分类桶,村民们的卫生意识提高了很多。
从叶华英家出来,一路浓浓的乡村美景,特别像影视剧中的画面。村子中间的路上,在农家的墙上一个孩子拿着竹竿打枣子的立体画作,因为实虚景的结合,栩栩如生妙趣横生,就连画着的小狗也活灵活现。韩百虎说,这个路口刚好是孩子们上下学的地方,每天从校车一下来,孩子们都会开心地摸摸墙上的小狗,“你别说,乍一看还以为是真的。”
聊起房村的历史,村民们更是津津乐道,当年“二虎守长安”,李虎臣的家乡就在房村,这里也是西安解放肇始地,村子里还有很多的山东移民,如今用美丽宜居和人文房村来诠释这里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农户家的墙体随处可见美丽乡村和孝道文化的宣传画卷,其实更有特色的还是沿着村子的摆放的几十个画瓮,瓮应该是农村以前装水储粮的老物件,如今集中起来,在上面作画种上绿植,“瓮里面有绿植,瓮上面有绘画,瓮旁边有故事”在韩百虎的介绍下,记者留意了一下,瓮上的作画大多绘就了当地的产业和文化,早春菜、设施农业、奶牛养殖、有关阎良的历史传说都在在画瓮上看到。
用废旧轮胎作画装点,金灿灿的玉米晾晒在门前,典型的农家小院和美丽的街道相得益彰,宛如画卷。如今连房村的涝池都变成了一个休闲的小公园,午后75岁的李云超大爷和几个老伙计,晒着太阳在聊天,说到高兴处,李大爷眯着的眼睛笑成一条缝,即使开心也不大笑,门牙掉了的李大爷还有点不好意思。“舒坦”是李大爷说得最多的感受。
在村委会,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李军正和第一书记李备战商讨计划下一步村里的发展问题。为了这次美丽乡村的建设,李军和村干部们也是付出了很多,遇到之前不理解的村民他们需要反复耐心地做劝说工作,“现在村里漂亮了,大伙儿都不舍得乱垃圾的,就是小纸片也不会随手丢的。”有村干部在一旁笑着说,自己上午回家刚进门,媳妇说让赶紧把自家门前扫干净,“看人家门前光溜溜的,咱们不能落后呀!”
在村口是房村的循环农业主题园区,大棚里,无纺布栽培的西红柿长势正好,村民们介绍都是蚯蚓粪配置的有机土,会根据不同的时节栽种不同的果蔬,这次的西红柿据说元旦前就能上市了,到时来村里游玩的人就可以品尝采摘了。
其实一个小小村庄的变化,映射了村民们很多美好的期待。只是所有的期待都需要实干,聊到这里,韩百虎给记者指了指墙上赫然画的标语“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阎良区融媒体中心 冯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