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专家谈丨张涛:统一战线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7-10-20 11:58

张涛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全社会发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凝聚共识,聚智聚力。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和凝聚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

统一战线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有特点有亮点

从近期对我省统一战线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调研情况来看,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我省的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能够扎实推进,广大干部都能够积极投身定点扶贫,扎实开展“两联一包”和驻村联户帮扶活动。干部群众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识已经形成,各项扶贫政策都能够扎实应用,并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动”起来了。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下,我们各级统一战线成员包括各民主党派、非公经济组织等在内的所有社会力量,都能够积极的付出实际行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活”起来了。助力脱贫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长远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首先要帮助贫困户解放思想。让脱贫致富的思想“活”起来,牢固树立脱贫的决心,找准贫困的根源,盘“活”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资产。从当前我省统一战线助力脱贫的实践来看,我们通过动员、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才智力优势,实施智力帮扶脱贫,邀请农技专家、水土专家、农业种植和畜牧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贫困地区找穷根、厘思路,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等形式盘活资源。同时,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帮扶,让贫困地区的资源一下子盘“活”起来,也因地制宜发展起来了特色产业。

我省商洛市镇安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通过“企业+科研+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组织形式,将专家及科技人员请进林地指导,在核桃林、板栗林地套植魔芋,培育魔芋种植大户,通过种植大户致富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包括96个贫困村在内的其他村民1.1万户从事魔芋及关联产业。而在以前,因为镇安有种魔芋的习惯,在技术人员单独给一些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时而无法说服他们,培育种植大户,让先受益的种植大户示范带动贫困户,贫困户的思想也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紫阳县的郑元元以修脚技能在全国发展大健康产业,带“活”了职业技能培训,带动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山区,走向城市从事服务业。

三是“鼓”起来了。我们看到在扶贫攻坚战役中,通过各级党委组织的坚强领导,统一战线动员起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助力脱贫,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思想被激“活”了,也都能积极的行动起来,通过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等帮扶形式使贫困户走上了脱贫的道路,许多贫困户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脱贫攻坚需要强“基础”

从长远发展的视野来看,脱贫攻坚战役中,产业脱贫是关键和基础。只有产业兴才能带动就业和致富。特别是对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实践脱贫就要重视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条件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做到产业施策要精准,切记盲目发展产业项目。我们省以荣民控股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就是通过推动实施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而且实现了共同富裕。

实施产业脱贫首先要强“基础”。这个“基础”首先是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其次是思想基础。荣民控股集团在定边县海则梁乡的扶贫实践就是通过“强基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修建了乡村公路,兴办教育和医院,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通过改良沙化土地,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移民搬迁,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让农民实现脱贫,实现富裕,奔向小康。这种通过产业发展,助推城镇化发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模式值得借鉴和研究。

当前,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进实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广大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更是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虽然,过去我们许多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过去我们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过多的重视了城市的建设和投入,对农村的建设投入相对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差距依然很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村通过全面、系统的脱贫攻坚战,乡村的重建和振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升级版。我们要解决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实现广大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就要推动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振兴。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从当前广大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看,由于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欠缺,存在虚化、弱化的现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一些农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还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纵观当前农村工作开展好,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或者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都需要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例如,对于像陕南这样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我们帮助其找准产业发展的方向还不够,单纯的引入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帮扶还不够。有了基层党组织的参与就可以动员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和带动作用的制约因素就是农村缺乏有效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所以,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

有了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加强,村民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调动。从我省关中、陕南、陕北的广大农村发展的现实基础来看,各地自然资源和农村基础条件各具特色,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条件不一。在推动实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中要重视发展培育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三变”不能实施按村为单位的“一刀切”,对于发展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突出的地区,可以鼓励“以镇为单位试点”,统筹推动实施“三变”,让通过“三变”后的发展要素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促进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总之,我们需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统筹谋划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张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