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文物“活起来”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17 08:50

6043599ad110a4fb7da1acabcec0ce83.jpeg

9月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工作人员为体验者佩戴设备。 见习记者 周思言摄

《马球图》里的骑手挥杆疾驰,尘土仿佛扑面而来;《观鸟捕蝉图》中宫女的衣袖随风轻摆,枝叶似乎触手可及……9月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大空间沉浸式VR数字体验项目《壁画那边是唐朝》亮相。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个以唐墓壁画为主题打造的沉浸式数字化产品。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穿越千年,“走入”章怀太子墓壁画,感受大唐气象。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代表性馆藏。“由于材质的脆弱性及保存状况的特殊性,唐墓壁画真品很难像其他文物那样外出巡展。因此,我们不断使用新技术,提升唐墓壁画的展示传播效能,利用数字化的展现方式让壁画‘活起来’,满足公众对沉浸式文化体验的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介绍。

在这场VR沉浸之旅中,观众将跟随章怀太子之子李守礼的脚步,从一个飞出壁画的马球开始,穿过夜色笼罩的深宫,亲历父子离别时的哀伤,读懂李贤跌宕起伏的人生。

令人动容的故事,融合12K超清采样、AI三维重建、VR大空间算法等前沿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唐代壁画的魅力。观众可在虚拟空间里与壁画中的人物互动,观看马球竞技、邂逅观鸟的宫女,甚至“走近”外交场景中的外国使节。

9月8日,西安市民王沛说:“戴上VR眼镜后,我仿佛穿越到了当年的唐长安城中,看唐人打马球、鸟瞰长安城、仰望夜空中的繁星。这种体验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

“《壁画那边是唐朝》不仅是一次技术尝试,还是文博与科技携手探索文化传播新模式的重要成果。”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强说,“我们采用‘历史考据+数字重建’的双轨方案——先系统梳理同时期唐墓壁画四象元素纹样,再以自研高精度三维技术实现缺失部分的还原,让复原图与墓道原有空间严丝合缝。”

针对已斑驳破损的壁画,技术团队通过12K超清采样,建立数字素材库,再通过高保真渲染引擎,精准捕捉壁画上矿物颜料的色泽肌理,让千年前的朱砂、石青、石绿,在虚拟世界中呈现出原本的色彩。

近年来,陕西持续推动文博数字化实践,让厚重的文化遗产以全新方式走入公众视野。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全景碑林”数字展厅上线,300余件重点文物实现全景展示。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云游碑林”。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在探索数字化新路径。《帝国密码——秦始皇陵》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将秦朝的恢宏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可倾听的故事、可参与的历史。

数字科技正在成为陕西文博产业发展的引擎,推动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新生。这一系列变革的背后,是陕西系统推进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布局。

2020年底,陕西6部门联合发布《陕西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开发沉浸式体验平台”等攻坚方向。

陕西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数字内容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创作素材。科技的运用让历史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交互”。观众不再是远远观望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当“科技+文博”双向赋能,文化遗产正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向群众生活。

目前,陕西正积极推动文物工作融入当代社会生活。陕西文物系统出台文物文创产业激励政策,构建文物数字化、虚拟化展示体系,打造文物主题游径,推进县域文旅融合,加强线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让老厂房、老建筑变身新业态、“新名片”。

“下一步,陕西将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构建覆盖探测监测、修复保护、展示传播全周期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见习记者 周思言 记者 赵茁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