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智库发布《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报告》

来源:松果智库 2022-12-02 10:41

12月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松果智库在北京发布了《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科研总督导张柱庭认为,这个报告首次提出“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的概念,是一个创新。他表示,开展电动自行车的防预性驾驶宣传教育很有必要,能够帮助驾驶人员学习日常驾驶的基本安全知识,有效提高交通风险防范能力。

《报告》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肇事事故连续5年增长,其年平均增长率达17.17%。自2020年6月以来,随着“一盔一带”政策的推广,用户驾驶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的习惯正在形成,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交通事故死亡率也相较于政策未开展前同比下降 11.7%。

403464eb2adcf2d06fa44bbcaae08d8a.png

a0c717439becf9cd6375824d8c72a9f1.png

《报告》针对骑行驾驶人的实际骑行场景,提出了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十原则”,并指出,电动自行车骑行驾驶人要特别注意识别大货车“盲区”。同时,“鬼探头”现象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驾驶人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机动车,特别是汽车,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防护严重不足,面临的交通风险更大,事故的伤亡情况也十分严重,电动自行车也急需加强“防预性驾驶”宣传。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表示,电动自行车在城市短途出行方面的优势明显,但城市决策者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如果电动自行车驾驶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各级政策制定者将会更加重视电动自行车在交通体系中的价值,电动自行车的优势和作用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城市短途交通将会更加高效。完善非机动车道等基础设施对提高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安全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积极发展慢行交通的城市。共享电单车相较于私家电动自行车,在车辆自身质量安全、充电安全、停放秩序、骑行安全等方面更有保障,监管手段和成效更加可控。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根本在于预防,防预性驾驶是关键,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安全未雨绸缪。相比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防预性驾驶更侧重于事故预防,特别是针对两轮车的行驶安全,目前仅在两轮车适用,但安全效果已经辐射到城市出行的各个领域,对增强城市出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城市出行的关键在于立体化出行,在于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电动自行车这种更减排、成本更低、但更高效出行方式,一定会得到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的防预性驾驶宣传教育工作也势在必行。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