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文具“玩具化”来袭 孩子欢喜家长心忧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8-28 19:06
“太空探险”“水果世界”,乍看名字高大上,实际是一个个橡皮礼包;封皮嵌上海绵材质奥特曼、小粉猪等卡通形象,普通笔记本成了一个个减压本……随着中小学开学季到来,文具店里又热闹了。记者走访西安多家文具店发现,为了吸引孩子们购买,不少文具设计得更像是各种玩具。专家表示,文具过度玩具化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购买。
调查——
男生喜欢转转笔 女生喜欢减压文具
“现在的文具店简直成了玩具店!”8月27日,记者走进建国路小学对面一家文具店,正在带孩子选购文具的家长李女士抱怨道。李女士的女儿在减压笔记本处驻足,央求妈妈给她买。与普通笔记本相比,减压笔记本的封面上多了个小粉猪、小白兔、奥特曼等造型饱满的卡通形象,“这是记忆海绵材质,触感柔软,高效反弹不变形,店里卖得特别好。”有店员向记者推销。除了减压笔记本,减压文具盒也很受学生青睐。“顺滑的手感让人觉得特别解压。”一名正在挑选的女孩说。
记者注意到,减压文具盒、减压笔记本放在店里比较显眼的位置,商家多以“减压”“治愈系”等词作为卖点,不过,价格也比普通的文具贵了不少:减压笔记本45元、减压文具盒48元。
随后,记者走访曲江南湖小学、翠华路小学、大雁塔小学、环城西路小学等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发现,这些店里均有类似文具,“减压系”文具成为开学季“爆款文具”。有减压笔的笔杆和普通中性笔无异,但笔帽做成了卡通人物、动物、植物等造型,捏上去软软的,以此达到“减压”的目的。“这些笔有‘矫姿’功能,能规范孩子拿笔的姿势,用起来也更舒服。”翠华路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的店员介绍,店里缓冲指压功能的笔很受学生欢迎。
记者发现,橡皮、削笔刀也玩儿出了新花样。“侏罗纪乐园”“太空探险”“水果世界”等主题套装让人眼花缭乱,叮当猫、超人、小黄人等造型各异的削笔刀让孩子们挑花了眼。此外,早些年就流行的转转笔,能开出游戏人物手办的文具盲盒、盲袋也成了学生喜欢的热门商品。
“这个系列我买了好多支了,一直没有买到隐藏款,希望人品能爆发一次!”“这个系列我也没凑齐,拆出来我们可以交换一下。”在中欧学诚广场一家文具生活馆内,两个女孩凑在一款古风漫画主题中性笔盲盒前讨论着。记者以给上小学的侄子买玩具的名义,向一名店员打听哪种文具受欢迎。“小学生最喜欢买好看的文具,比较好玩嘛。高年级男生多喜欢买转转笔、女生喜欢买减压文具,低年级小学生都喜欢买卡通造型橡皮和卡通削笔刀。”这名店员说。
除了“线下”火爆外,记者在一些购物平台看到,“线上”出售的好多“玩具化”文具种类更丰富,销量也不低。
家长——
面对文具“玩具化” 态度不一
“这哪儿还有点儿橡皮的样子,拿回去当摆件还差不多。”在环城西路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带女儿买文具的市民黄先生说,女儿开学上三年级,平时喜欢买一些好看好玩儿的文具。上学期,他给孩子花80多元钱买了一套“植物大战僵尸”橡皮,孩子到学校去和同学交换了“太空战士”等造型橡皮。“文具已经不仅仅是学习辅助工具,还成为了一种‘交友工具’,有时候真不知道给孩子买这些花里胡哨的文具,会不会适得其反?”
“孩子要上四年级了,我买了作业本、记事本、铅笔、橡皮,花了100多元。”在这家店刚结完账的市民刘女士说,“现在的小孩文具用品很好看,各种卡通图案和功能挑得人眼花缭乱。我给儿子买了些相对不花哨的文具,他虽然很想要转转笔、减压笔记本,但我没有买。”刘女士表示,儿子从上学开始就特别喜欢逛文具店,尤其喜欢买有卡通造型的减压笔、电动削笔刀。她曾给儿子买过一款“高科技”电动文具套装,至今后悔不已。这款电动文具套装内包括电动橡皮、电动削笔刀、桌面吸尘器等,号称“新一代自动与智能文具”。使用电动橡皮擦下橡皮屑,再用桌面吸尘器吸走碎屑,竟然成了儿子乐此不疲的一大消遣。
“有时候明明没有写错字,孩子也要在那边故意蹭来蹭去,就是为了能玩一会儿。”刘女士说,此后,她坚决不给孩子买好玩的文具。“文具是文具,玩具是玩具,两者混在一块,非常耽误孩子学习,也容易让孩子分心。”
“把玩具功能和文具功能结合起来,我觉得挺好的,孩子偶尔释放下压力也不错。文具是学习必需品,这种好玩儿的文具,班里同学都有,孩子如果没有,就会有被孤立的感觉。所以,我每学期都会给孩子买一两件,让他在家里玩。”和开学上五年级的儿子一起选购文具的市民张先生说。
分析——
“文具玩具化” 弱化文具功能 分散孩子注意力
“为吸引儿童购买,市面上不少文具产品附加趣味性装饰品,既是文具,又是玩具,已经模糊了玩具和文具的界限,可以称之为‘玩具化文具’。生产企业对文具进行创意设计,导致文具‘玩具化’,不但可以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可以借此提高产品的售价。但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对于文具‘玩具化’现象,充满了担忧。”陕西省社科院热点问题专家王晓勇认为,“玩具化文具”很可能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把文具彻底当成玩具,这也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忧心的事。“把文具做得像玩具,是弱化了文具自身的学习功能,并非寓教于乐,也并非个性化、创造性。”
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省、市优秀辅导员,原庆安小学校长郑淑香表示,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文具的功能过分花哨,容易让孩子分心。孩子学习时,来自各种无关的刺激越少越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玩具类的文具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还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的习惯,出现消费成瘾。此外,这类文具的安全隐患也值得关注。
“一个简单的文具变成玩具,自然价格也高起来。为了降低价格,有些文具的质量堪忧。学生在摆弄这些文具时,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郑淑香说,有的文具有低俗化的倾向,比如将圆珠笔制作成骷髅头、臀部形状,把削笔刀打造成一具鲜血淋漓的丧尸等。“这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内容,披着儿童文具、个性化等元素的外壳,却隐含暴力、血腥、色情的内核。”
建议——
“玩具化文具”诱惑多 家长须帮忙把关选择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购买使用‘玩具化文具’的危害,引导他们选择那些外形简单、功能单一的普通文具。”王晓勇表示,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手里的各种文具,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课。而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这重要一课的,自然还是学校的老师和孩子的父母。他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好每个月的零花钱标准,明确哪些可以买、哪些不可以买,在孩子每个月消费时进行全程监督。就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管理好学生的文具使用行为,比如可以采取“玩具化文具”不许带进学校等措施。
“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学习用品变成一种收藏品或玩具,会引导孩子过度消费,也不符合教育的目的。”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心理健康老师唐恩厚表示,老师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少孩子上课时因为摆弄花哨好玩的文具分散了注意力。他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使用自己喜欢的文具,但不能让孩子带到学校去。
如何才能避免儿童将文具当成玩具玩耍?唐恩厚表示,孩子偏爱“玩具化”文具,老师和家长可以多些理解和包容,没有必要过分苛责。一味地堵并不是好办法,要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引导。比如,可以通过班会、辩论赛、研学活动等,让学生去比较、研究“玩具化文具”的利弊,引导学生在自主研究中真正认识到玩具类文具的隐患。文具颜色过于鲜艳、功能过于复杂,容易使孩子分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和习惯帮助孩子选购,引导孩子不能过分沉迷花式文具,避免互相攀比后成瘾。他建议,如果孩子能听取意见,家长可以购买魔方、鲁班球等益智玩具,奖励孩子在娱乐时间痛痛快快地玩。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东峰 实习生 刘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