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阿莹长篇小说《长安》研讨会举行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6-19 22:55
2021年,我省著名作家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是一部工业题材小说,也是一首壮丽的史诗,作品塑造了忽大年、黑妞、忽小月等典型人物形象,个人命运的兴废、起伏,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历史交汇,他们将奉献铸就在发展的脉络之中,自己隐身于时代洪流,堪称一部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
已走出军工企业多年的阿莹,一直想写作反映军工企业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长安》主要描写位于西安附近的某军工企业从“八号工程”发展为长安机械厂,为研制和生产军用炮弹不懈奋斗的艰辛过程与激情岁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格局和总进程中,描写军工企业的创业之难、发展之艰,并着力于这一战线中各色人物的性格塑造与命运描摹,写出了军工企业对于军队和国家的特殊贡献,以及军工人的特异的精神风采。作者阿莹在“后记”里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军工人跟共和国一样经历了种种磨难,即使个人蒙受了难以承受的屈辱,即使心爱的事业跌入了低谷,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不变。军事工业从来都是尖端科技的首选之技,是大国重器的诞生之地,我国几代军工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默默无闻地劳作着拼搏着,形成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的军工精神,为共和国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是共和国名副其实的脊梁!在文学艺术的舞台上几乎看不到军工人的形象,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痛苦也有悲伤,他们也与共和国一样,沐浴过建设的热浪,经历过前进的磨难,也获得过成功的喝彩。正是军工人忘我地奉献,我国的国防事业才能不断突飞猛进,我军才能成为当今世界一支不可轻视的正义之师!把军工人呈现到文学舞台上是我始终的梦想!”
当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李敬泽评价:“‘长安’,是历史、是地理,更是期望与祝福,是使命和承担。这部书所写的,就是‘长安’的精神,是新中国初创年代、火红岁月里,一代人对山河、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承担奉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同时,也在当代史的背景下重新讲述着我们伟大祖国社稷干城的永恒故事。”李敬泽认为,近年来,少有优秀的工业题材作品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安》是填补题材空白的优秀作品。阎晶明评价,作家对军工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记忆, 小说在纪实和虚构之间,处理得非常好,作家有着很强的文体意识,强调小说的故事性,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波折,作家在表现国之重器的庄严和个人形象的塑造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很好地处理了因为题材的陌生而造成的沉闷感,在悲喜交织中生发出来了人生的喟叹。
贾平凹评价:“小说《长安》把新中国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变迁书写得细腻逼真,把一代勇于献身国防工业的群体描写得栩栩如生,把一段热血沸腾的奋斗岁月编织得动人心魄,作品极具现实意义和地域、行业特征。作者坚持陕西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传统,聚焦现实题材,坚持现实注意创作传统,同时具有丰富的情感。“年过八旬的老作家蒋子龙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乔厂长上任记》而震动文坛,这位以写工业题材见长的老作家评价阿莹的《长安》:“阿莹对中国长篇小说的贡献是拓展了长篇小说创作的题材,中国的军事工业在中国的工业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分量,现在依然如此,但是作家很少涉及这个领域,何况是有点神秘色彩的军工企业、军工题材,阿莹驾驭得很好。他的故事结构、人物设计都很有意思,阿莹的文学功力坚实,小说的情绪很饱满,与这个题材非常相称,题材是浑厚的、是沉重的,小说是有激情的,阿莹小说的文学功力与他所表现的题材是相匹配的。”
此外,孟繁华、肖云儒、白烨、潘凯雄、李国平、李震等学者评论家评价,这部小说是为共和国工业写史立传的作品,塑造了一群真诚感人、血肉丰满的军工人的群像,扩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写作边界,小说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尤其是对历史的客观态度,显示了一个作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同时,这也是一个开放的现实主义,其中有诸多现代小说元素,特别是人物心理以及幻觉的摹写,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因此,《长安》的丰富性是多种元素合力构成的结果。它为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崭新的经验。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