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家书”是我送给儿子成长的礼物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6-18 23:39
在没有电报、电话、微信的时代,一封家书跨越山水才能送到亲人手中。薄薄数页纸,承载万重情,古往今来,“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都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在古城西安,就有这样一位父亲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一封“家书”,时至今日他已经完成224封,共计80余万字。
陈栋和儿子共读“家书”
一封封“家书”记录父子温暖生活
2018年3月9日。对陈栋和儿子优优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陈栋给儿子写了第一封信。彼时,优优正在读二年级,新学期刚开学,陈栋感受到了儿子些许焦虑的情绪。“我儿子一直很乖,还比较爱较真儿。他的状态我看在眼里,就想着应该为他做些什么。”陈栋说,在优优刚出生不久,他就曾提笔为儿子书写“新生日记”,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坚持下来。所以这一次决定开始之前,陈栋坦言,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记者翻看第一封家书,陈栋给儿子写道,“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复杂,很多解决方法都是在边做边学中找到的。活在当下,把握今天,今日事,今日毕。”
就这样,身为西安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陈栋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开始通过“家书”跟儿子分享一周生活细节。不管是工作或家庭中碰到的趣事儿,还是生活中需要反思的经验和教训,他都事无巨细写给优优,事情简单,但陈栋的表达却并不含糊。考虑到优优二年级的理解水平,他用教学生的方式将“家书”中引用到的成语注解,还将很多生僻字词批注拼音,潜移默化中还巧妙使用众多文言文及古诗词,以及各类修辞手法。“我想写得有趣,他就更有耐心读下去,也算是给他做好‘语文教育’的启蒙。”
每周五,陈栋都会伏案桌前为儿子写“家书”
每周五的“固定节目”,爸爸坚持数年
每一封家书,儿子都认真读完。一个月下来,陈栋发现儿子会在与人沟通交流时运用一些“家书”中自己注解过的词语。“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多久,但至少我觉得我还能坚持下去。”
几个月后,正值世界杯,加之优优暑假,陈栋还带他出门旅游。父子俩能分享的故事更加丰富,从世界杯到外出旅游中的趣事,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素材,陈栋越写越觉得有意思。就这样不知不觉,每周五的这封“家书”好像变成了习惯。不管周五遇到什么事,就算是出差在外,陈栋都会背着电脑,雷打不动地遵守着和儿子的这份约定。
虽然优优看起来对什么事都好像云淡风轻,但父子俩的一次互动,还是让陈栋觉得儿子其实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有一次假期,陈栋带着儿子去北京游玩,晚上回到酒店,安顿好优优后,陈栋就拿起电脑开始记录今天的日常。第二天亦是如此,第三天在给儿子洗漱完准备让他睡觉的时候,优优突然过来一把搂住陈栋,轻轻地说:“谢谢爸爸。”那一刻,老父亲破防了,他告诉记者,“那一瞬间觉得做优优的爸爸真好。”
2018年年末,出版社的朋友提议陈栋把家书内容整理归纳,印刷成书。“他告诉我第一年我写了43封家书,共计十六万五千多字。我当时就觉得这事儿我还能坚持。”陈栋说。
不是完美家长,当家长要不断“学习”
不知不觉,如今优优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陈栋通过“家书”参与了儿子众多关键期的成长。一开始,“家书”内容大多是正能量的鼓励,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反思来鼓励儿子。陈栋表示:“其实我不是想让他做个完美小孩,我只是想通过写作来澄清思想,我认为这对他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很有必要。”
在陈栋眼里,优优一直是个追求完美的小孩儿。直到优优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让陈栋决定对家书内容的“旋律”发生一些改变。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优优在前面个人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最后的团体接力赛中,却因身体原因没有参加比赛。“其实本身他心里是有失落的,加上同学还调侃他关键时期掉链子,他内心可能就有点崩溃,和这位同学发生了一些冲突。”陈栋坦言,儿子的情绪爆发,也让自己意识到以往他大都告诉儿子正面案例,但忘了告诉儿子其实真实坦然地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很重要。
于是,在后来的“家书”中,陈栋会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挫折都告诉儿子,也会把自己焦虑、愤怒、生气等负面情绪真实记录下来。甚至勇敢承认自己在面对儿子某些问题的时候,偶尔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急躁情绪。他说:“我想告诉他,爸爸也不是完美的人,也会犯错误。每个人都可以有负面情绪,这就像感冒一样平常,只要你能接纳这些情绪并且合理宣泄,你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遇到挫折才能继续爬起来。”
从事教师工作二十余年,陈栋已将教师和家长这一“双重身份”切换得游刃有余。很多时候,他都能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反思出家庭教育的“方法论”。他认为,很多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好,自己可以看电视玩手机孩子要考好大学不能做这,不能干那。但其实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得先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去努力。“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已经教育出多么优秀的孩子,我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只是想通过坚持写‘家书’的习惯来对孩子的教育做一种积极探索。”
昨天,是陈栋为优优坚持写“家书”的第1569天,在朋友的建议下,他还将自己的“家书”按年度编排印刷成三册《陈栋家书》。陈栋说:“我觉得我是在记录以后的‘历史’,不管孩子以后如何发展,我都想写到他18岁那一年。18岁以后他就拥有自己的人生,‘家书’是我送给他成长路上的一份礼物。”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