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西安过端午品味浓浓的“中国味道”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6-05 20:22
仲夏时节,万物葱茏,端午节如期而至。“中国的端午节简直太有趣了,有吃、有玩、有乐、有学,内容特别丰富,通过这次过端午活动,我真切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参加完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端午文化体验活动,来自巴基斯坦的朱美乐(Jameel Hussain)兴奋地说。
为增进广大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端午到来之际,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相继组织国际学生开展端午文化体验活动,使广大留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
为长安大学留学生学习制作香囊
学诗词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中国古代,农历的五月被认为是‘恶月’,因为炎热潮湿的天气、频繁的流行病以及成群结队的蚊子、苍蝇和有毒生物使人们更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到了端午节,我们不再祝亲朋好友端午快乐,而是祝愿大家端午安康,远离疾病。”
听了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老师的介绍,来自尼日利亚的卡罗尔(NNENNA CAROL UNOGU)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这样呀,我就说为啥到了端午节就不祝大家愉快了,理解了。看来到什么节日说什么祝福语,是和文化息息相关的。”
丰富多彩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让西工大的留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老师通过全方位展示,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端午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老师将一首宋代词人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送给同学们,带大家穿越时空,体验古人迎接端午节的热闹景象。通过诗歌诵读和赏析,国际学生品味着字里行间语言和文化相融合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精神。
“提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楚国人,很有才华,曾效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一腔抱负难以施展。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时,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渐渐就发展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
讲解了端午习俗,西安交大的老师还为留学生介绍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原来端午节还蕴含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些历史传说让这个节日更加有意义了。”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安衡(Ilia Popov)说。
在中国文化体验的折扇创作环节,来自土库曼斯坦的阿特玛(RAHMEDOVA AKJEMAL)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在白色扇面上认真绘制起来。“我画了竹子、小鸟、亭子、鲤鱼等中国画中常出现的元素,希望给大家带来夏日里的一丝清凉。最重要的是那两个可爱的小粽子在上面,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听了屈原的故事我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特意在扇子上写下了《离骚》中两句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这两句诗,我现在感触颇深,真是越学习中国文化,越觉得需要学的东西还太多太多。我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紧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优秀传播者。”阿特玛说。
粽子包起来 感受浓浓节日氛围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端午节的“主角”粽子一亮相,就吸引了留学生们好奇的目光。“这美食要怎么吃?”“粽子是啥味道?”大家的各种疑问都抛了出来。
“先把外面的绳子解开,逐层剥掉粽叶,露出里面软软糯糯的甜粽,就可以直接入口大快朵颐啦。”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长安大学的留学生们纷纷品尝起粽子来。“这是我第一次吃粽子,它不仅长相小巧可爱,味道也非常不错,又忍不住吃了第二个,哈哈。”来自乌克兰的雅罗(Yaroslav)说。
随着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亚洲不少国家也纷纷过起端午节。“粽子我从小就吃,对它的外形并不陌生,但今天剥开粽叶的一瞬,我感到了不一样。下口之后,整个粽子是甜的,有另一番风味。我们国家吃的粽子和中国南方吃的粽子一样,是咸肉粽子,红枣粽子也美味极了!”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杨惠斯(Ketrin)直言又涨了新知识。
粽子不仅要吃起来,更要学会制作方法。看到泡好的糯米、煮好的粽叶,一盆红彤彤的大枣摆放在大家面前,不少留学生们已经站起身、摩拳擦掌准备好好体验制作粽子的快乐。西工大专门邀请了海天苑民族餐厅的师傅亲自为大家讲解包粽子的要领。
“将两片粽叶叠放起来,然后把它们卷成这样的漏斗形,现在就可以放上糯米、大枣或者红豆啦,把粽叶盖在糯米上,再用线绳围绕粽叶缠紧,打上结,就好啦!”餐厅周师傅说。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我这个漏斗形总是弄不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手一定要握紧塑好形的粽叶,放糯米时不要换手!”“为啥我包出来的粽子却是扁扁的,没有您包出来那么立体有形?”“包的时候虎口一定要把粽叶卡紧,来,我看着你做,咱们再包一个试试。”
留学生们努力地尝试着,大家不懂就问,认真向周师傅请教。看到同学们都包得渐入佳境,粽子形态越来越好,老师和中国学生们不禁为他们献上掌声。“要包好粽子真不容易,我回去后也要继续练习。这样,平时想吃粽子就可以自己包啦!”来自所罗门群岛的留学生高霞蓉(FAKAIA AZINTA ALISON LILIETA)说。
为了让受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的留学生们,也能感受中国的端午氛围,长安大学的留学生雅罗和卡罗尔还自发为大家录制了如何包粽子的短视频。
“虽然手法还不太娴熟,但他们俩通过视频方式很清晰地给我们讲解了包粽子的步骤,我们跟着视频也学会包粽子啦,您看看我包得咋样?”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李美丽(NUR RIZQIYAH FEBRIANI)兴奋地说。卡罗尔表示,虽然视频只有短短不足3分钟,但却录制了很多遍。“之前参考了网络上很多视频,也请教了我们学校的老师,自己先包了一遍粽子,把所有环节搞清楚,才录制了成品。看到大家很喜欢,也按照视频包出了自己的粽子,非常开心,所有辛苦都没白费。”卡罗尔说。
除了粽子,西工大的留学生们还品尝了美味的绿豆糕。“这是我第一次品尝绿茶和绿豆糕。中国的糕点很好吃,绿茶微苦却包含着哲学。”来自土库曼斯坦的阿尔圻(AGALYYEV GYLYCHMYRAT)边抿嘴边说。
编出“五彩龙”祈福美好幸福生活
挂上艾草束,喝起雄黄酒,戴上香囊和五彩手绳,也是中国人过端午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是为了驱走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等‘五毒’,祈求平安健康。”西工大文化老师说。
传说五色绳可以变成“五彩龙”,带走烦恼、忧愁等不好的东西,让人一整年都会有好运气。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西工大的留学生们拿起绿、红、黄、白、黑等彩绳,开始认真编制起来。绳子最中心穿上瓷珠,两边各挽两个结,将各色彩绳不断缠绕、打结,一条斑斓的五彩绳就编制好了。“这个五彩绳戴在手腕上真美,和我的中国传统服饰很配呢。”来自韩国的金那莹(KIM NAYEONG)爱不释手地说。
香囊不仅具有装饰作用,其内部的香料和艾草可以很好地驱赶蚊虫。在西安交大的体验课上,来自巴基斯坦的王小沫(ZARA)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针一线地缝出灵动小香囊。“我发现香囊和粽子的形状很像,佩戴在身上,走起路来它就像中国戏曲里的步摇,动感十足。中国古人真的很智慧,香囊虽小但它却像一个行走的蚊香,有大作用,爱了爱了!”王小沫说。
身着唐服出席活动的土库曼斯坦学生谷安琪(AKYYEVA GOZEL)拎起自己制作的香囊挂饰,拍摄了许多美丽照片。“端午节我过得太开心了,我要把这些美图都发到网络上,让远在土库曼斯坦的家人朋友都学到端午节的知识,感受到中国节日的无穷魅力。”
端午节翻译成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即龙舟节,足见赛龙舟这项习俗在节日中的重要性。利用煮粽子的间隙,西工大的留学生们开始了龙舟DIY活动,大家共同协作,用模板拼起一条条龙舟,再用五彩水笔绘制出各具特色的美丽龙头。随后,留学生们一边品尝香甜的粽子,一边与自己制作的龙舟合照,在欢乐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品味到了浓浓的“中国味道”。
“这次活动,寓教于乐,让我受益匪浅。端午节的起源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屈原的事迹和粽子的由来等。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我喜欢追寻历史,探索千年前的故事。下次学校组织中国传统节日体验活动,我还要早早报名参加。”来自巴基斯坦的马龙(MEHBOOB ASAD)说。
西工大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张曦表示,体验传统节日是留学生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国际教育学院将不断创新留学生第二课堂,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带领留学生一起聆听中国故事、感知中国文化、书写中国情缘。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为长安大学留学生学习制作香囊
留学生分享在印度尼西亚过端午的故事
交大留学生绘制端午折扇
交大留学生展示制作好的香囊
西工大留学生学习包粽子
西工大留学生学习包粽子
西工大留学生学习包粽子
西工大留学生展示端午体验活动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