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充电式人工机械心脏让心衰终末期患者重获新生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4-18 15:49

将机械心脏植入人体内这样的场景,以前只出现在电影中,如今却成为现实。一男子心衰11年终末期,因心脏出现不可逆故障,简单的“修理”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依靠体外膜肺氧合(ECMO)暂时代替心脏功能,一旦离开ECMO辅助,他的生命将戛然而止。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专家团队通过VA-ECMO桥接为其成功植入一颗稳健跳动的充电式人工机械心脏,让其重获新生。

苦等合适“心源” 不料突然发病

患者任先生53岁,11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近两年,相继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夜间不能平卧,被诊断为“终末期心脏病,心功能Ⅲ级”。任先生和家人四处求医,所有药物治疗手段都已用尽,仍无法改善,唯一的希望就是心脏移植。 但要找到一颗和他匹配的心脏,谈何容易?两年来,任先生一边治疗稳定病情,一边苦等合适的“心源”。4月7日晚,任先生因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被救护车送至西安交大一附院。4月8日凌晨,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心源性休克,大汗淋漓、意识不清,生命危在旦夕。心血管外科闫炀团队急会诊后,紧急为其实施腋股中心转流VA-ECMO植入术,暂时保住了任先生的性命。

c4f709d4b944bf35352ae41b1222f81c.png

人工心脏给患者生的希望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现在,任先生的“发动机”出现不可逆故障,简单的“修理”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依靠体外膜肺氧合(ECMO)暂时代替心脏功能,一旦离开ECMO辅助,他的生命将戛然而止。另一方面,又无法找到匹配的心源,急行心脏移植手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是否可以换一颗人工心脏?”闫炀的一句话让心急如焚、几近绝望的任先生一家看到希望。

闫炀告诉记者,人工心脏又叫心室辅助装置(VAD),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辅助装置,通过人工血泵升压后,再回输到动脉系统,起到替代部分或全部心脏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的作用。人工心脏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07912c8c0c855d30a74a8b3ca593a73b.png

人工机械心脏助男子重获新生

4月12日上午,经过多次细致的术前讨论,由闫炀教授主刀,麻醉手术部、心超室等多部门默契配合,为任先生成功实施西北首例 “腋股动静脉转流VA-ECMO桥接下的人工心脏植入+主动脉瓣替换+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术”。手术历时近5小时,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患者心脏功能和相关医学指标逐渐恢复平稳,从此,任先生拥有了一颗稳健跳动的充电式人工机械心脏。术后,任先生被送往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康复治疗。

闫炀表示,目前心脏移植是重症和终末期心衰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移植面临供体严重缺乏、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全世界范围内,供需差距也非常大。

5239bd9d51957f357289b721afb72db2.png

人工心脏将成众多危重症心衰患者的新选择

据资料显示,我国终末期心衰患者约60-70万,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仅500名左右,许多患者在等待匹配“心源”的过程中不幸离世。

闫炀介绍,人工心脏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医疗器械,因其产品制造的技术难度和手术操作的难度,被誉为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人工心脏是未来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医疗器械,它可以代替人体心脏,即使心脏停跳,患者依然能够维持生命。一方面可有效弥补“心源”紧缺问题,作为桥接让患者等待移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短期心衰、心功能有恢复可能的患者,也可以先用人工心辅助,待心功能恢复后再拆除人工心脏。

现阶段,人工心脏技术在国外已相对成熟,我国人工心脏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医疗环境的改善,植入人工心脏将成为众多危重症心衰患者的新选择。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黎娜 王超 图/受访医院提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