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清明祭奠注意舒缓情绪 切勿因过度哀思引发身心疾病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3-31 20:06

又是一年清明节,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哀悼逝者,寄托平日的哀思。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往往更容易触景伤情。专家提醒,清明期间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因过度哀思引起身心问题。如果感到悲恸难眠、多梦厌食,需要及时咨询心理医师。

“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哀悼与丧失,哀伤是一种复杂且难以被理解的情感。而且,不幸的是我们都会经历它。因此,我们也必将经历失落,无论这个失落是经由死亡或者其他的失落,哀伤的阶段都是相同的。”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医师王晓萌介绍,一般来说,哀伤会经历五个阶段,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帮助构建和识别个体感受的工具,是学会与失去的人一起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否认:即不相信、不能接受亲人离世的消息,没有接受甚至意识到失去,这会帮助我们最小化这种难以承受的痛苦。“否认”并不是假装失去不存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逐渐地理解失去与现实。

第二阶段愤怒:愤怒是爱的强度的另一个标志,这种从愤怒中建立的联系比“无处悲伤”要好 。愤怒是一种力量,是为失落的虚无提供暂时的连接。

第三阶段协商:经常发生在失去之前,想要与“要离开”的那一方做交易,或者想要去与神讨价还价,去改变失落的内容。未被满足的渴望和幻想永不止息,特别是在痛楚的时候,我们和痛苦、和事实讨价还价,尽一切努力不去感受失去的痛苦。

第四阶段绝望:这是一种需要修复的,一种需要重新振作的状态。绝望是面对巨大丧失的正常而适当的反应。如果哀伤是一个愈合的过程,那么抑郁是这个过程中许多必要步骤之一。

第五阶段接受:这一阶段常常与“我还好”或“没事”相混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阶段是关于接受我们所爱的人已经离开并且永久离开的现实。我们逐渐意识到,无法保持过去的完整,它已经永远的改变了。我们永远不会喜欢这个现实,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但是最终我们会接受它,学会与它共存。

那么面对这些负面情绪,该如何调节?王晓萌建议,可以把清明祭扫看作是一次“团队心理辅导”。“哀伤是一种复杂且难以被理解的情感,它就像每个人一样,是独特的。哀悼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创造包含着真实的感受亲人、重新认识与亲人的关系,在内心重新给亲人一个位置,这个创造也包含着不再把精神能量继续固着在已逝之人的身上,而是投注在生活中,更新对自己的认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倾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否认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开始接触他人,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重新开始生活,成长、改变、向前。”王晓萌建议,面对丧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安全稳定的空间,包括足够多的时间,让自己能够逐步表达自己的哀伤,完成对自己的重新认同与整合,有活力、有热忱、创造性地生活。也提醒大家,如果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及人际交往,或伴有持续的睡眠障碍及精力减退,要及时求助精神心理专家。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江黎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