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深度发掘千年华清宫新时代品牌魅力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1-24 17:53
西部网讯(记者 贺桐)文化是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资源,旅游是展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为国内一家拥有三千年皇家园林历史与六千年温泉利用史,全国唯一一家包含两个不同批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5A景区,陕旅集团华清宫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在岁月的长河中愈显珍贵。
华清宫见证了中国3000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作为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皇家行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宫苑文化、御汤文化、梨园文化、宗教文化等,内涵及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陕西省旅游景区协会会长、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姚新垣今年在做客陕西卫视《对话书记》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特别节目《学党史 开新局》时,讲述了华清宫如何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文旅融合,树立新时代精品文旅品牌的奋斗之路。
数字赋能 文旅引领 华清宫奔赴“诗与远方”
陕旅集团作为成立23年的国有旅游集团,在新时代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着力推进华清宫等精品旅游资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华清宫作为以历史文化、园林建筑为依托的代表性景区,积极推进陕旅集团“旅游+”“+旅游”“数字化协同”的发展理念,建立了以华清旅游为母品牌,华清宫景区、华清演艺、华清御汤、华清文创、华清管理为子品牌的“一母五子”的品牌发展体系。景区的业务经营板块突破单一门票经济,发展成涵盖景区、演艺、酒店、文创、管理输出等五大内容,形成了文旅产业的集团化发展模式,随着华清旅游品牌战略的张力持续打开,品牌价值从无到有,从2019年的3.06亿元、2020年的6.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27亿元,连年攀升。
文化魅力 增强自信 历史舞剧《长恨歌》重现千年爱情
唐明皇与杨贵妃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在白居易脍炙人口的长篇叙述诗《长恨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此更为世人皆知。
在故事原发地-华清宫,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经典名篇《长恨歌》为蓝本,倾情打造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自2006年在华清宫开启首场公演以来,就创造了超高值人气,被全国游客称赞为“中国最美舞剧”,被官方评为文旅融合典范。历史舞剧《长恨歌》在取得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有力体现。
2020年,在全球疫情肆虐,国内旅游业按下暂停键的困难下,为确保《长恨歌》的顺利开演,演员们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停工不停功。 2020年国庆假期,《长恨歌》公演15年来首次开启一日三场模式,平均上座率再攀新高,位列全国国庆人气旅游演艺产品TOP1。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长恨歌》收入依然突破1亿元,实现大“逆袭”,为全国旅游业复苏贡献了力量。
2021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根据西安地区疫情防控要求,舞剧《长恨歌》于10月17日再度停止演出。但为了2022年的精彩呈现,《长恨歌》的演员们依然继续编排舞蹈,每日按时训练,技术人员也在每日检修演出设备,提升演出器材,共同为了《长恨歌》与观众的再次见面做好充足准备。
此外,今年冬季,陕旅集团将开发冬季版“冰火长恨歌”,打造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案例,实现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零突破,变“冷资源”为“热经济”,唱响北方文旅四季歌。
标准化建设引领 “1354”战略铸造新时代新品牌
华清宫作为全国首批的5A级景区,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线”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为目标,同时景区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强化质量督导分级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与企业管理相匹配的质量运行体系,实现了企业质量管理从标准化、规范化到精细化、品牌化发展的不断跨越。尤其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十年来,华清宫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速,先后成为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省级、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双试点”单位。
进入2021年,华清宫景区在姚新垣书记的有力领导下,基本确定了“十四五”期间的旅游发展规划。以“1354”为总体发展战略,即打造一个生态圈,以文旅深度融合的华清旅游生态圈;组织三大协同体系,人力协同、产品服务协同、数字化协同;推动五大专业化运营板块,华清宫景区、华清演艺、华清御汤、华清文商、华清管理五个业务板块的专业化发展;四大高质量发展战略,经营高质量、产品高质量、服务高质量、人才高质量。
创新多元 发力后疫情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冲击,对旅游业更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沉重打击。而随着疫情的可防可控,旅游业也逐步得到恢复。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创意赛道,随着大众文化消费意愿的趋于强烈,从业者也更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尽可能多做。
通过景区相关数据分析,实景演出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与景区周边深度融合的一种演出形式,在坚守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更要加速创新发展,推进文旅产业个性化发展,助力文旅营销方式新突破,也能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的新需求。
华清宫景区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也是硕果累累。2016年7月 “长恨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以《长恨歌》管理与服务为蓝本编制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三项系列国家标准,引起了业内关注;2017年7月被评定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同年10月分别荣获陕西省质量奖和西安市质量奖,也因此被确立为“陕西省旅游服务质量标杆示范培训基地”;2018年全国唯一一家“中国旅游演艺国家标准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华清宫;“华清池”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20年获得西安市首届“市长特别奖”;10月华清宫成为全国34家、陕西省唯一一家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的企业等一系列殊荣。
一直以来,华清宫景区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紧密相融,以“崇业、尚德、弘文、致精”的企业精神,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社会职责,弘扬大德精神、厚植大爱情怀。2020年,更是举办了礼赞楷模·致敬英雄公益专场暨2020《长恨歌》首演活动、致敬英雄·励志爱国《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疫后归来”专场演出、长恨歌“双拥之夜”专场演出等5场公益演出,向援鄂医护者、军休干部、优秀退役军人代表、模范军属等,献上了崇高的敬意。
未来,华清宫将继续围绕“建设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的愿景,继续创造历史文化新价值,全力推动华清旅游事业发展,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树立新典范。打造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民族自信,讲好中国文旅故事,勇做新时代旅游演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