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专家云端交流西安历史文化研究新成果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0-12-08 19:40
记者今日从西安文理学院获悉,备受关注的第五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该校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和西安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
会议由线下改为线上直播
在大会开幕式上,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王晓萍、西安市教育局潘建宏先后致辞,深刻阐述了全方位持续推进和深化西安历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莫高窟壁画有40多韩国人
在上午场的会议中,韩国又石大学全弘哲教授作了《韩国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兰州大学沙武田研究员作了《长安的影响与地方保护神的借用》、西北大学王维坤教授作了《关于西安新出土的三座粟特人墓葬的最新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拜根兴教授作了《唐与新罗道教文化交流再探索》等丝绸之路主题的学术报告;紧接着,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作了《试论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与历史借戒》、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教授作了《西汉长安城“斗城说”新解》、西南大学马强教授作了《长安的眷恋:唐宋变迁中的建都与迁都》、荷兰莱顿大学范德博教授作了《当代西安市场语言研究》等西安历史文化主题的学术报告。
全弘哲认为,韩国虽然距离中国大陆较远,但与丝绸之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传统韩服吸收了黑海锡西厄游牧文化;韩国代表性的点心“胡饼”“胡桃”“胡面包”中所带的“胡”字,即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韩国庆州有许多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遗迹,从庆州文物中的人像、器物方面都能发现韩国文物与丝路国家的相似性。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的阿芙罗夏伯宫殿壁画里有高丽或新罗的使臣画像,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头戴鸟羽冠的人像,就是古代韩国人,最近在莫高窟壁画里也发现了40多个韩国人。唐高宗太子李贤墓出土的“礼宾图”中的头戴鸟羽冠的使臣也是古代韩国人。
唐长安出现过一种复古风
杜文玉从对皇权的限制与约束、监察与勾检制度的特点、唐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与借鉴意义等三大方面论述了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与历史启示。杜文玉认为,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垂直领导体制、把监察工作置于日常事务之中、被弹劾官员停职待罪规定、对监察部门的监察、各部门内部的自检等5个方面。杜文玉指出,尽管唐代监察制度看起来很是周密,但由于人治政治的特质,皇帝依然可以通过任免官员来逃避限制和约束,这就大大削弱了监察制度本身的效用。唐代监察制度对于今天的启示是:1.要完善监察制度,将所有人与部门都置于监察之下;2.强化监察官员的权力;3.变事后监察为事先监察;4.制定有关监察方面的法律条文,做到有法可依。
沙武田教授认为,敦煌吐蕃时期洞窟中西龛顶坡的一圈天竺、于阗、河西、江南瑞像集,其基本的佛教寓意和凉州造像一样,均成为敦煌地方的守护神。特别是到了晚唐五代宋归义军时期,在甬道顶的瑞像群中,于阗八大守护神赫然排列于之前已有的天竺、于阗、河西瑞像群中。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瑞像守护神具有宗教教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诸功能。也就是说,中唐吐蕃期和晚唐五代宋归义军时期,大量的于阗瑞像已俨然成为敦煌的守护神了。沙武田强调,敦煌瑞像的变化无疑受到了唐都长安的影响。由于王玄策、唐三藏带回了印度佛像,也由于唐高宗时期官方编撰的《西域志》图书的传播,唐长安出现过一种深受古印度佛教造像影响的复古风,这种复古风影响了敦煌壁画的创作。
万余人当天线上观看直播
下午场,日本学习院大学市来宏志教授、西北大学赵丛苍教授、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朱德军教授、秦始皇陵博物院田静研究员、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赵静研究员等先后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
各位学者的讨论围绕丝绸之路和西安历史文化两大专题展开。在丝路专题方面,内容涉及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景观、从鄂尔多斯到关中的军事交通路线、丝路城市张家口、元代来华高僧、洛阳与西域文化交流、长安学与一带一路等话题。在西安历史文化专题方面,内容涉及西周早期的军事经略、中晚唐关中地区的防秋兵、苏定方征高句丽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民国西京建置等话题。
会议当天,来自国内外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200多位学者通过大会微信群参加了会议,会议网络点击量当日即达1.42万人次。会议各方反响良好热烈,多位专家学者为大会点赞,一致认为本次大会精确定位、精心筹划、组织高效,是一次别开生面、富有成效的学术盛会。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章学锋 图/西安文理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