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抗疫风采】张萌涛:抗疫战场上的“协调员”

来源:陕西日报 2020-10-10 07:56

张萌涛的双眼笑意盈盈,流露出口罩遮不住的温柔,与疫情期间坐镇指挥、雷厉风行的她形成鲜明反差。9月18日下午,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张萌涛讲起她的抗疫故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是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每一位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

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张萌涛是西安市胸科医院医务科科长,从2008年参加工作起,她一直致力于妇儿结核病的诊治与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萌涛临危受命,任西安市胸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新冠肺炎会诊专家组副组长,与一线医务工作者一起奋战在疫情主战场。

1天之内腾空216间病房

1月17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后,张萌涛立即组织制定下发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为前期准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未知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判断、诊治、防控,每一步张萌涛都慎之又慎、冷静果决——组织设立发热门诊守住疫情防控“哨口”、组织选派医护人员赴武汉救援、整理汇总上报患者信息、收治入境留观及发热患者……严峻的疫情形势要求她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决定,这对她提出了很多挑战。

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首先要腾空病房。与病房内的患者沟通、协调床位重新编号、搬用腾挪物资……即便在正常情况下,腾空病房都是一项异常烦琐的“大工程”。不仅如此,胸科医院承担了大量结核病等传染病病人,如何安全地疏散在院治疗的860余名结核病、肿瘤、呼吸疾病患者也是一项大挑战。张萌涛组织协调各科室的同事们,制定了详细疏散方案,硬是在1天之内,腾空了216间病房648张床位。1月29日,医院按照预案腾空了应急楼,当晚第一支医疗队入驻应急病区开始收治患者,为及时诊治新冠肺炎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通宵达旦是常态

新冠肺炎患者在医院如何用中医药治疗?出院流程是怎样?这些都由张萌涛带领医务科人员研究制定。

张萌涛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及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制定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工作》,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救治工作。此外,她带领医务科全体人员,制定了《确诊/疑似患者出院流程》,每天统计出院患者信息,包括出院患者信息统计表、出院患者信息模板、确诊患者病历简介、确诊患者信息表,并进行整理汇总上报,保证了医院医疗救治及信息统计工作有序开展。

疫情期间,张萌涛成为抗击疫情战场上的传令官、协调员。她不仅要联系西安市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作为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联络员、院内会诊专家组副组长,她还要统一安排所有会诊、专家调配及夜间紧急会诊等工作。

“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微信,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及时向院领导汇报……手机1天充2次电,24小时保持信息绝对畅通,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信息的传递。”张萌涛说,“每天会诊量近百例,通宵达旦是常态,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挺住!”

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实后盾

张萌涛身在疫情防控主战场,她的心里又放不下当时正在治疗的860余名普通患者。受条件限制,不能在医院治疗,他们的后续治疗怎么办?于是,她立即组织各临床科室成立医疗服务组,利用“城市一账通”公众号、智慧好医院等信息平台,结合微信群、QQ等形式,为普通患者开启线上问诊服务。从1月29日至今,93人次普通患者在线上得到及时诊治。

由于当时在院治疗的多为结核病、肿瘤、呼吸疾病患者,若不能及时用药,将会耽误治疗。为了让普通患者能够及时吃上药,张萌涛组织医院开启了免费邮寄药品到家服务,并联系医保部门,解了患者的报销之忧。疫情期间,254个药品邮寄包裹发往省内乃至全国各地,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特殊时期,就餐、住宿这些平常简单的事情都变得烦琐起来。“一线医护人员冲锋陷阵,我们要做他们的坚实后盾。”张萌涛说。面对同事们,张萌涛有一双慧眼,总是能及时发现大家的难处。为了让一线医务人员从紧张状态中放松,她不厌其烦与附近酒店协商,还及时将一线人员的需求反映给后勤部门,让他们组织购买生活用品和特需用品,只为让一线人员舒适放松。

但是面对女儿,她却是一个不够细心的妈妈。疫情期间,张萌涛的爱人身着警服坚守一线,她也无暇顾及即将中考的女儿。对此,张萌涛表示:“我心中充满愧疚,但是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疫情面前不能退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