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新时代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0-07-24 13:25

f724d2d052a1135b9a10b12985a5f130.jpeg

工作中的徐立平。

“航天系统里,像我这样的人很多,我还是更适合默默无闻。”这是中国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的话。从事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的他,因其精湛技艺、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被誉为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

危险岗位的“整形专家”

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药面整形工、航天特级技师的徐立平,从1987年参加工作,就一直从事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被称为“在炸药堆里工作”。

30多年里,徐立平和他的同事们用心做着一件事,“给发动机药面进行微整形,按工艺要求用特制刀具对已经浇注固化好的推进剂药面进行精细修整,以满足导弹飞行的各种复杂要求。”徐立平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徐立平告诉记者,固体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员在整形时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属壳体,或摩擦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几千度的高温,操作人员一丝安全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在最危险的一线磨炼成长

“选择整形岗位,就意味着选择与危险为伍,与死神做伴。”徐立平说,由于固体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会出现爆炸。

徐立平说,药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能人员自己判断。为了练好手上功夫,他就不停地琢磨和练习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画着切、削、铲等基本功,揣摩着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还不放下。上岗操作时更是一丝不苟,虚心请教,一刀一刀地勤学苦练,多年下来练坏了30多把刀具,然而手却越来越有感觉,药面整度也越来越高。到后来,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一位默默无闻的工匠

徐立平从1987年工作至今,因其精湛技艺、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在工作当中拥有令人羡慕的荣誉:三秦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但徐立平平日为人总是保持着谦虚平和、不骄不躁的本色。用他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如何最快最好地干好工作才是他最关心的。

身边工友评价他:“徐师傅身上表现出一种彻底而又纯粹的工匠追求,他静默平和却胸怀报国雄心,他身上坚毅专注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对岗位的挚爱,是激励大家永远向上的精神力量。”

他用自己的爱岗敬业诠释了工匠精神,以默默无闻的奉献担当起了一份令人尊敬的责任。

面对荣誉和工友的夸赞徐立平说:“航天系统里,像我这样的人很多,我还是更适合默默无闻。”(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雷 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