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爱无疆 张小玲用三十载坚守书写“中国好人”答卷

来源:西部网 2025-07-30 16:58

近日,在河南安阳 2025 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的聚光灯下,59 岁的张小玲胸前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与“中国好人”荣誉证书交相辉映。这位陕西渭南临渭区困难妇女儿童救助中心主任,三十多年来像棵老槐树,默默为七千多位老人遮过荫,给一千多个妇女儿童当过“避风港”。诠释了“助人为乐”四个字最厚重的分量。

5e5ec473da9f726afcb59dac2405058c.png

五千次弯腰:一位“院长女儿”的生命礼赞

1998 年深秋,当20岁的张小玲第一次走进敬老院,不会想到自己将成为数千位老人的 “亲闺女”。患有糖尿病的李叔不会忘记,2003年至2008年的1825个清晨,这位院长背着他穿过走廊的脚步声;肠梗阻患者王叔的病友们至今记得,2005年那个弥漫着异味的病房里,她挽起袖子擦洗床单时坚定的眼神。

“鹏程老年公寓是‘回收站’,我是‘站长’。退休教师陈老的玩笑话里藏着深情。这个 “回收站”20多年来为老人减免费用130 余万元,200 余名临终老人在这里获得最后的尊严。当张小玲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重复讲述第三十遍“今天吃饺子”时,她掌心的老茧与老人手背的老年斑,构成了最动人的生命对话。

法律与温情:困境女性的“重启键”

1989年救助第一个流浪女时,23岁的张小玲或许未曾料到,自己会成为1300多名妇女儿童的“守护者”。2010年那个雨夜,当被软禁的精神障碍患者佳慧从窗户爬出求救时,是她带着律师冲进病房;当社区矫正人员丽达在老年公寓端起消毒水时,她获得的不仅是工作,更是重新站立的勇气。

在她自筹资金创办的救助中心,1650份维权档案记录着女性的重生:遭遇家暴的安吉如今经营着自己的公司,每逢节日必来当义工;曾经的抑郁症患者成为护理员,用亲身经历开导其他姐妹。这些被改写的人生轨迹证明,张小玲的帮助从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赋予人自我救赎的力量。

6f7efc18e0519666935fc23549266b05.png

十八年家访路:爱心传递的几何级数

从临渭区到澄城县,18年节日走访的足迹可铺满40万公里。40余万元捐款捐物背后,是16名困难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11名孤儿作业本上“妈妈”的称谓,9名帮扶儿童日记里“张阿姨”的身影。

新冠疫情期间,她的善举有了更紧迫的意义:20 万元防疫物资送到社区时,47个失业家庭通过她的老年公寓重新获得收入。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让爱心形成了奇妙的循环 ——受助者成为助人者,就像安吉说的:“张姐教会我们的,不只是怎样活下去,更是怎样带着别人一起活。”

在渭南“志愿‘渭来’”品牌构筑的公益生态中,张小玲不是孤独的发光体。这座城市4851支志愿服务队、70万注册志愿者的庞大网络,与她这样的榜样形成共振。当中央文明办将“中国好人”的荣誉授予她时,实际上是向这种“平凡坚持成就伟大”的精神致敬—— 正如她常说的:“我做的都是小事,只是坚持了三十年。”

如今,鹏程老年公寓的银杏树叶又将泛黄,救助中心的调解室里仍有求助者的身影。这位 "中国好人" 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渭河水无声滋养两岸,她的大爱已化作这座城市的精神基因,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