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澄城县:探索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来源:西部网 2023-08-25 10:30

西部网讯 “我是街道网格员,工作职责记心间;访民情护安全,调解纠纷我在前;村民诉求经常问,搞好服务创平安;发现苗头及时报,尽早处理无事端;齐心协力跟党走,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近日,记者走进渭南市澄城县城关街道办,深入了解城关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渭南市澄城县城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 全域融合”系统理念,不断探索最贴近群众、最接地气、最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方式,聚力于阵地建设、网格管理、小区治理、为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让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

ec876d8f4b779ba0d180d3ab877610b4.png

“党建庭院” 议出烟火气

“这个门要有人管,没人管的话,安装上三两天就坏了。”“这煤房两面墙上挂的那些网络线也要整理,不仅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小区的墙面需要重新粉刷,小区破损路面也需要整修。”7月14日,城关街道宝塔社区长乐村小区的党员和居民代表正围坐在“党建庭院”里一起讨论小区事务。

长乐村小区建于1992年,由于历史原因小区长期无人管理,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陈旧、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是典型的“三无小区”代表。近年来,为有效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城关街道创新思维,因地制宜探索出“党建庭院”新模式,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小区家门口,居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共同商量着解决小区治理各类问题,真正激活了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一遇到下雨泥泞不堪,严重影响群众的出行,“党建庭院”建立后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硬化道路。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多次召集居民、网格员在党建庭院研究讨论,通过协调住建局、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对小区路面实施了改造。“现在路面平了,灯也亮了,停车也规范了,困扰小区居民几十年的治理顽疾被一一击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心更齐了。”长乐村小区居民王俊斌介绍道。

城关街道宝塔社区党总支书记白佳表示,“‘党建庭院’建立以来,不仅畅通了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而且也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家门口,引导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同时也实现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微自治’体系。”

如今,在城关街道的许多小区都将一些闲置场所充分利用起来建成“党建庭院”,大家围坐在庭院里,不仅商量解决问题,而且由退休党员、老干部、网格员和道德模范等担任的“红色讲解员”,还会为党员群众送上“家门口的学习大餐”,受到居民广泛欢迎。据了解,城关街道共建立类似的党建庭院46个,已累计解决小区矛盾化解、家政服务等各类问题80余件。

7007450e06a124059044c1afab76ccd0.png

“智慧网格 ”“网”住烟火气

“基层工作重点在事、落脚在人,辖区独居老人有需求联系到我们时,我们都会安排好工作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也都是小事。”城关街道公园社区网格员张园园说道。在城关街道,网格员对服务群众这样的小事已经形成了习惯,他们购药、买菜、换气,服务重点人员,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网格员,更是在履行那一份责任和担当。

为推进城乡“治理一张网”,城关街道将辖区16个村(社区)按照“综合+专属”分门别类优化设置1936个综合网格,实行AB双岗制,配备7731名网格员,推动“网格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盲区”。

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关爱活动,通过“多点式”收集民意、“认领式”协调问题、“精准式”监督问效,同时,优化升级“智慧城关云平台”,将所有网格员纳入系统,“一张图”可视化调度、“一张网”智能化管理,开通“民情直通车”,实行“群众点单、街道下单、社区派单、驻区党组织(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结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城关街道推行“网格+服务”模式,注册成立了城关街道彩虹志愿服务站,常态化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宣讲、代买物品、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等群体,定期发布彩虹志愿服务项目,分类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精准志愿服务。

“社区是个大家庭,管理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当网格员解决不了时,这些多元力量就会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协助网格员解决问题。”城关街道兴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曹莉说。

近年来,城关街道在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事例、典型人物,他们用自身力量辐射带动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及志愿服务中。如今,6000余名身穿“彩虹小马甲”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城关的每条大街小巷,每个小区楼栋,每位困难群众的家中,为老人家送米买油,为邻里排忧解难,为孩子们奉献爱心,真正架起了一座党群干群“连心桥”。

a637acb35b486650cf6e92e8731817b8.png

“澄城老哥”说出烟火气

“这巷道北高南低,和路面悬殊要30多公分,每次下雨的时候,污水一下子就灌进来,你说咋弄?”在城关街道兴华社区的一处党建庭院内,一场因下雨污水倒灌的纠纷正在紧张调解中。

城关街道兴华社区于1992年建成,修建之初由于未充分考虑小区整体建设和城建规划的管道配套,加之由于年限较长,导致院落低于街道路面,造成巷道排水困难。

“大家先别急,天热火气大,咱们静下心来慢慢说。”眼看着群众情绪激动,城关街道“老哥说事”协会副会长樊正海赶紧劝解道。

经过多次实地察看了解到详细情况后,以樊正海为代表的“澄城老哥”们帮助街道社区对接县住建局,对管道进行铺设换新,最终兴华社区24户排水问题得到解决。“既解决了污水倒灌问题,邻里关系也变好了,大家都很感谢‘老哥’们!”居民杨巧说道。

这样的特殊调解,在城关街道已不是第一次。为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今年以来,城关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新格局,注册成立了“老哥说事”协会,深化“百姓说事、干部解题”机制,开展法律咨询、草根调解等服务。

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卢西芳表示,这群基层矛盾的“解铃人”始终活跃在辖区各处,有效解决了一批居民关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发挥了调解工作在平安建设中的“缓冲器”“润滑剂”“减压阀”作用。“老哥说事”协会是在人民调解员制度的基础上,融合“澄城老哥”质朴诚信、果敢勇毅、尚德崇文、进取创新的品质所成立的社会组织,选聘有威信、有热情、有时间、懂政策、善调解的“澄城老哥”帮助群众化解矛盾,也是城关街道今后要重点打造的矛盾纠纷调解品牌。

作为基层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城关街道将坚持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根本,按照“精服务、强管理、优机制”的思路,深化党群服务“五型同建”,全面推行“一体运行”“一网统筹”“一呼百应”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准、更为精细、更有温度。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