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

渭南经开区马渡村:在粗粮里“挖金刨银”

来源:渭南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2020-09-26 11:35

9月23日,在陕西省渭南经开区辛市街道马渡村红薯种植基地里,远远便听到拖拉机的轰鸣声,随着车轮下泥土的翻滚,守候在两旁的工人将一个个破土而出、还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红薯捡起来,整齐地放在塑料筐里。

“两头尖尖、块茎细长、表皮红润。”曹建峰是马渡村红薯种植基地技术员,这些天,他一直呆在地里,告诉工人怎么挑选合格的红薯,也只有过了他这一关,这些红薯才能上市销售。“咱这红薯种植环境好,品种好。”曹建峰不爱说话,但提到红薯,他却说得头头是道。

马渡村红薯种植基地在渭河岸边,是沙性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好,土温变幅大,适宜块茎类作物生长。在品种选择上,马渡村选择了适合在关中平原生长的板栗薯这一品种,虽然产量不高,但口感软糯,味道甘甜,吃起来有淡淡的板栗味,很受消费者欢迎。

辛市街道马渡村是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上,先后尝试过种莲藕、瓜果,甚至养过小龙虾,但都没什么起色。曹建峰常年做蔬菜代办生意,见多识广,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将重心放在红薯产业上。

“在考察后也发现,我们发展蔬菜、瓜果甚至养殖等产业,因为起步晚,在技术、市场上没有优势,竞争不过别的地方。”马渡村党支部书记耿俊敏介绍,红薯是“大路货”,大家并不重视,觉得价格低、没有市场。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红薯这种粗粮消费需求也增加了,“大路货”也成了“畅销货”。

按照“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马渡村在前期调研和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础上,首先对低效的河滩地进行盘活,种植红薯200余亩,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发动周边群众参与等方式种植红薯300亩,建立起马渡村红薯产业基地,通过红薯这一不起眼的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马渡村红薯种植面积500亩,每亩可产商品红薯4000斤左右,按照1元每斤的价格,年产值达到200余万元。

在马渡村,红薯不仅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更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该村采取“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就业的方式,确保每名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c824b02d1c5ef4deb41c8280230d7652.jpeg

村民在地里挖红薯

aa3bf329158ff5997b6b07e1049d3dbc.jpeg

曹建峰介绍红薯

6abab43d55522e4fd37747f2c4bba7f4.jpeg

村民将红薯洗净后展示

99a3170c46147b217eb0f7592e1d04e2.jpeg

蒸熟后的红薯有一股板栗的香味儿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