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与“天空精灵”对话 十余年他拍摄数万张野生鸟类照片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16 08:22

69976ffb0ad1927e9a68b9effdd23a86.jpeg

这是陈均威拍摄的黑枕黄鹂(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身着迷彩服、头戴迷彩帽,架起一个长焦镜头,在汉阴县月河流域,陈均威站在三脚架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几只觅食的朱鹮。

一阵高频的相机快门声过后,朱鹮轻盈优雅的身姿被定格在画面中。这样的拍摄场景,是陈均威工作之余的常态。

陈均威是安康市汉滨区人大常委会的一名干部,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对拍摄珍稀鸟类情有独钟。10余年来,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背着设备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用镜头记录“天空精灵”的点点滴滴。

“这是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到现在种群数量破万只,在安康多地都有活动轨迹;这是黑枕黄鹂,是大自然的‘歌唱家’……”9月3日,陈均威一边翻看电脑相册,一边向记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在他的镜头里,鸟儿或振翅翱翔,或觅食嬉戏,尽显灵动之美。

“拍摄鸟类的乐趣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将拍到什么画面。”陈均威说,而这美妙的一瞬间,背后可能要付出漫长的等待。有一次,为了拍摄雪中的红腹锦鸡,他与“鸟友”踏着厚厚的雪爬上山巅,从晨光微露守到夕阳西下,才拍到红腹锦鸡的优雅身姿。

“太美了!出片的那一刻,感觉一切等待都值得。”陈均威说。

拍到珍稀鸟类就是陈均威最激动的时刻。他总会拿着照片问专家、上网查,搞明白鸟的名称、种类,还要了解这种鸟类的生活习性。经过不断学习,陈均威逐渐成长为野生鸟类“专家”,掌握了许多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我希望能通过拍鸟记录、了解更多鸟儿的活动轨迹、生活习性,发现鸟与自然互依互存、和谐共生的故事,带动更多人热爱鸟类、敬畏自然、保护生态。”陈均威说。

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山清水秀、植被茂密,境内有鸟类资源420余种,占全省鸟类种类的80%。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这里繁殖、栖息、越冬。这为公众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鸟类观察、拍摄场所。

“在不打扰的相遇中,记录鸟儿自由生活的状态是种难得的快乐。”陈均威说。

2023年冬天,汉江河畔迎来6只有着“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东方白鹳。它们从最初在城堤公园一带的河道活动,到后来在黄洋河与汉江交汇的沙洲上栖息。这让陈均威惊喜不已。

“这里是汉江安康段湖面最开阔的地方,沙洲上有大片芦苇和数个小池塘。东方白鹳白天在黄洋河口一带的浅滩上,时而漫步水中,时而翩翩起舞,夜间到沙洲中央的芦苇丛中休息。”陈均威说。

东方白鹳的到来,吸引了西安、汉中、咸阳等地的数百名爱鸟人士驱车前来。在拍摄记录的同时,陈均威以“东道主”身份加入文明观鸟引导和护鸟宣传的队伍,向众多摄影爱好者科普观鸟护鸟知识。

“拍鸟首先要爱鸟、懂鸟,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以防惊动鸟类。每当发现有不文明的拍鸟行为,我都会上前制止。”陈均威说,他呼吁广大摄影爱好者尊重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空间,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距离外观测和拍摄,共同营造保护鸟类、爱护自然的良好氛围。

10余年来,陈均威拍摄了数万张野生鸟类的照片,朱鹮、血雉、黑鹳、红腹锦鸡等珍稀鸟类都出现在他的相册里。

眼下,陈均威正为安康市普查目录中的420多种鸟儿制作“身份证”,并编撰《安康鸟类图谱》。他还打算推动《安康鸟类图谱》进图书馆、进校园,让更多人从了解野生鸟类开始,参与到爱鸟护鸟的队伍。

“我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影像,唤起大家保护自然的意识。期待更多人携起手来,共同守护可爱的‘天空精灵’,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丽。”陈均威说。(记者 董剑南)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