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人民调解员刘士林:说大事了小事的“说事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13 08:49

“老伴是你这辈子最亲近的人,要相守到老的。你仔细想想……”11月5日,在佳县人民调解办公室,调解员刘士林一边向前来调解婚姻纠纷的夫妻递上热水,一边耐心劝导。

在佳县,奋斗在矛盾纠纷调解一线的志愿者刘志林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刘公道”。

30多年来,他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凭借公道正派的作风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为促进佳县社会和谐稳定默默奉献着光和热。

“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不管是说大事还是了小事,都要一碗水端平。只有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带着感情去调解,群众才会认可你的工作。”刘士林说。

1987年退伍回乡后,刘士林被安排在佳县招待所工作。几年的军旅生涯,淬炼了他坚毅正直的个人品质,也锻造了他与人协调沟通的能力。

在佳县招待所工作期间,刘士林每天与形形色色的客人打交道,言谈之间听到许多家长里短之事。公道自在人心,潜移默化间,刘士林了解了民情和群众的期盼。

1994年,佳县人民路社区居民李某某、韩某某和邻家因家门口道路产生矛盾纠纷。得知情况后,热心肠的刘士林主动揽起了活儿,多次查找相关资料,深入双方家中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讲解邻里之间相处之道。最终,经过他苦口婆心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调解纠纷,还很成功。”刘士林回忆起往事,欣慰地说。

为了提高自身的调解素质和能力,刘士林喜欢上看法律和国学书籍,关注社会新闻,收看法治类节目,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调解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调解方式。

有人说调解是“磨嘴皮子”的活儿,刘士林却把这活儿干成了“技术活”。

2018年8月,佳县城区,张某开车时不慎撞倒了李某,导致李某受伤住院。双方在赔偿上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镇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无奈之下,双方都想到了善于调解的刘士林。

刘士林接手后,通过实地走访并与村干部座谈,了解到矛盾的焦点在于赔偿。于是,他邀请双方当事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苦口婆心地开导,耐心疏导当事人的情绪,引导其互相体谅,并阐明法律责任。此外,他还多次深入双方家中单独劝导,给双方留出冷静思考期。最终,他与双方商定了赔偿数额,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

30多年来,从婆媳拌嘴、邻里吵架到婚姻矛盾、宅基地纠纷,刘士林发挥自身所长,穿梭于街巷之间、奔走在田间地头,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成功调解民间矛盾纠纷上千起,以公道、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2022年起,刘士林被佳县司法局聘请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吸纳进调解协会。“对我而言,这是一份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士林说。

3年多来,刘士林累计调解婚姻家庭纠纷47起,调解成功率达95%,其中12起涉及未成年人的均实现子女利益保护最大化。

通讯员 康亮亮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