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是我家·生态篇丨石头山长出“希望树”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18 08:08
编者按
大河奔流,滋养华夏。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养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承载着蓬勃兴旺的千行百业,书写着永不褪色的民族精神。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座谈会召开6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沿着719公里的黄河陕西段,走访一个个村庄,聆听一位位与黄河共生共荣的普通人的故事,从生态、产业、治理、文化、民生5个方面挖掘陕西境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记录黄河岸边群众的生活变迁与幸福图景。
自今日起,陕西日报推出《黄河岸边是我家》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因在山上挥镢头刨坑,总是能凿下很多石块,宜川县“悬崖造林队”队员王江红和队友习惯把这样的山叫石头山。9月中旬,又一批新树苗要上石头山,但与前些年不同,这次是树苗“飞”上石头山,不靠人背肩扛。
这几天,王江红把植保无人机擦了又擦,生怕屏幕花了,看不清楚吊位。按照今年春天操控无人机的经验,他估算道:“用无人机吊运高约1.8米的大树苗,一次能吊八九棵,一天能运1000多棵。以前全靠人力,每人一次只能扛2棵,一天只能跑4趟。”无人机能精准定位种植点,计算飞行距离,悬挂树苗盘旋、降落,最终把带土球的树苗稳稳投放在预定位置。
在宜川县,黄河西岸的山大都一个样:土层稀薄、土壤贫瘠,以岩石为主;山势陡峭、直立如削,一边是直上直下的悬崖,一边是流淌的黄河。信天游里唱的“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套着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还是那黄土山……”曾是王江红眼前的真实景象。自退耕还林以来,宜川把能造林的地方都种上了树,唯独黄河沿岸的石质山地依然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宜川地处渭北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沿岸为石质山地,造林条件困难。把树种下去是一回事儿,把树种活又是另一回事儿。”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国荣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和造林打交道,对宜川的山山峁峁很熟悉。
2012年,宜川县决定在悬崖上大面积造林。既然种树要挖坑,这里又属石质山地,便只能就地凿石挖坑,进行“石坑客土造林”。凡是种树的老手,这个方法一教便知,但在陡峭的悬崖上,用这法子种树,还没人试过。
“种不种得活,先试试。”当年,“悬崖造林队”便组建起来,从小在宜川县如意村长大的王永红成为队长。可是,崖上咋挖坑、苗子咋运上山、土怎么填、浇水怎么办……王永红心里也没谱。
王永红能想到的只有镢头和安全绳,就带着这两样工具上山了。
他和队友爬到山顶,将安全绳一头拴在山顶的树上,一头系在自己腰上,顺着崖壁一点点下降。到了种树点,山顶的队友用绳子绑着镢头放下来,他用镢头在崖壁坡度较缓的地方把石块砸碎、刨出坑。从山底下背的土,再从崖顶用绳子吊下去,铺进垒好的石坑里。就这样,第一批树竟然种成了。
想要成活率高,石坑必须足够大,而坑越大,意味着需要填的土就越多。
“挖一个坑就要半小时,每个坑要填1立方米的土。那时我们用面粉袋装土,种一棵树平均要往悬崖下吊10袋土,绳子上下运20次。”王江红说。
造林队一直用“吊绳子”的方法在悬崖上种树,后来改为用大锤打下至少1.5米深的钢钎,将安全绳一头拴在钢钎上,比起最初拴在树上安全很多。人吊在悬崖峭壁上挖坑、填土、栽树,脸贴崖壁很近,岩石上还有沙子,脚底总打滑。王江红说,自己以前从未以这种方式看过身边的山。
悬崖种树,有时费了劲却看不到效果。种着种着,造林队员发现树木的成活率并不高,尤其到了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强劲的风会把栽植的树苗吹倒。“有时还有兔子搞破坏。”“好像土的肥力也不行,苗子长不壮。”……大家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咱根据土质准备些肥料,搅拌好再运上山。”“还可以种大一点的树苗,这样能减少兔害。”……袁国荣和宜川县林业技术人员常去造林点,了解到这些问题后,蹲在山下边取土采样边商量。有林业技术人员补充道:“如果深栽深埋、稳定苗木、保湿保墒,就可以很好解决风力较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队员们栽起来有难度吗?”
“没事儿,我们再把坑砸深一点儿就行,多背些土,不碍事儿。”“就是,不碍事儿、不碍事儿,我们能出力。”造林队员们纷纷说。
10余年来,造林队员和林业技术人员用“石坑客土+壮苗栽植”这种特有的造林方式修复黄河沿岸生态,让树木的成活率从40%提高到90%以上,累计种下近4万亩约280万棵树苗,其中1万多亩树苗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黄河西岸石质山上,侧柏是最多见的。在造林队员眼中,它不挑地儿,水浇够,种结实,有缝就能扎根,容易成活,是石头山里长出的“希望”。
“现在山上最高的树有4米多,悬崖上的树长得慢,最高的2米多。只要种下去,它们就能长壮、长挺拔。”在离壶口瀑布不远的惠洛沟,王永红指着一个小山头上挺立着的一棵小树说道。
这棵树,是造林队员特意种下的。每到一个新的种树点,他们总会选一块地形特殊或者栽种难度大的地方种一棵树。“算是寄托吧,只要路过,我都会远远望一眼,心里就踏实了。”多年来,王永红一直喜欢穿迷彩裤,看上去和眼前的山、树颜色很接近。
现在,黄河沿岸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绿起来了。日夜奔腾的黄河水也因沿岸水土流失的减少清澈了许多。石头山环抱着绿树,目送着黄河水滚滚向前。
记者 卢尚义 杜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