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笺 赴生态之约——陕西生态旅游的绿色答卷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05 08:24

eb5b1ada580915ba440a93613223671c.jpeg

图为商南县的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8月26日摄)。

在陕西,生态旅游不是简单地浏览风景,而是一场“山水与人文共舞”的温柔邀约:

秦岭深处,金丝峡的溪涧“捧”着阳光流淌,太白山的云在树梢间“漫游”。在这里,游客可以循着鸟鸣走进密林,看古松斜倚崖壁,听瀑布的回响,呼吸都浸着草木的清香;

陕北的沙地早换了模样。治沙人种下的樟子松连成绿海,沙丘成了越野爱好者的乐园,农家乐的窑洞前,“老陕北”端着沙棘汁,讲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往事;

陕南的汉江畔像幅流动的水墨画。瀛湖里的船慢慢划,惊起水鸟掠过碧潭,岸边的民宿爬满青藤;

西安也藏着生态的诗意。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里,夕阳映照着芦苇荡,鸟儿在水面划出涟漪,长安塔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陕西正以秦岭、黄河为骨架,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守护。

峡谷风光引客来

多彩的峻峰奇石,茂密的山林竹木……8月26日,走进位于商洛市商南县的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就像一头撞进了大自然精心打理的调色盘里,抬眼是泼墨般的浓绿,峭壁上古松枝叶间漏下的光,把崖壁上垂挂的藤蔓照得透亮。

往峡谷深处走,空气里满是草木香,两边的山壁越靠越近,抬头只剩窄窄一道天,云在那道“天缝”里慢慢飘,像是山在“捧”着云走。有时能撞见挂在崖上的瀑布,水从高处跌下来,没等落到潭里就被风吹散一些,沾在树叶上。

“溪涧藏在乱石丛里,水浅的地方能看见鹅卵石,有的上面有层绿苔,滑溜溜的像玉石。”西安游客曾小琪说,“阳光落进碧潭里,水就像是透亮的翡翠,水里偶尔有小鱼游过,这一切都太美了。”

“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有4万个负氧离子。这里有各类珍禽异兽260余种、林木花草1690余种,被誉为秦岭地区的‘物种基因库’‘天然氧吧’‘康养秘谷’。”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张强延说,“以生态资源、生态康养为基础,我们打造‘+旅游’,通过保护、转化、提升、共享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成功转型,让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

目前,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年均接待80万人次,带动周边3000人就地就近就业,旅游收入对全县经济贡献达到30%以上。金丝峡全镇先后开办农家乐138家、民宿8家、商铺132个,户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昔日黄土披绿装

如果说陕南的生态像灵秀的山水画,那陕北的生态更像老画卷——底色是黄,如今被一代代人用双手描上了层层叠叠的绿,藏着无限生机。

在延安市南泥湾,红色革命文化与绿色生态美景交织相融,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魅力。

近些年,地处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地带的南泥湾,通过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典范区域。昔日的“烂泥湾”,如今变为充满勃勃生机的陕北“好江南”。

“眼下,我们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城市山体公园30余处,森林养生、体验、探险等生态旅游基地10余处,开辟生态旅游线路12条,不仅绿了山川,也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之路。”延安市林业局总工程师苏峰说,“从黄龙山的原始森林到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革命老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如果说南泥湾见证了延安的生态变迁,那米脂县高西沟村就是榆林生态蝶变的缩影。

曾经的高西沟村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土地瘠薄,每年的粮食产量少得可怜。

为改变贫瘠面貌,高西沟村提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三三制”发展模式,“山上缓坡修梯田,沟底淤地打坝埝,高山远山种林木,近山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陡坬种柠条”,曾经贫瘠的黄土地,渐渐“披”上了绿装。

从“求生存”到“吃生态饭”,高西沟村用几十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如今的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更是乡村振兴的典范。

多年来,榆林市始终坚持“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方向,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这片土地的生态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植被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升至36%,昔日“黄沙漫天”的景象早已被“绿锁沙丘”的新格局取代。

生态旅游建体系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随着林业事业的深入发展,陕西生态旅游也在持续延伸与拓展。

1个国家公园、35个风景名胜区、90个森林公园、43个湿地公园、17个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16条生态旅游特色线路……陕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持续优化生态旅游环境、拓展生态旅游空间、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以此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陕西已逐步构建起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省林业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下大气力推动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将生态旅游发展纳入《陕西省林草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综合、专项规划,明确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点推进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旅游发展。

与此同时,陕西各地着力挖掘特色自然资源,通过举办“星空露营季”“赏花节”“森林音乐节”“冰雪节”等主题活动,打造春季观花、夏季纳凉、秋季观叶、冬季冰雪的生态旅游系列活动。各地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模式,致力于构建复合型生态旅游目的地,融合自然风光欣赏、文化沉浸体验、科普知识启迪、运动挑战参与及养生静修放松等多重功能。多方协力推动全省生态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就是陕西的生态旅游——让游人不是走马观花匆匆看景,而是在山水、人文以及那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故事中,读懂生态的诗意。

在这里,每一片绿意都携着生长的力量,每一汪碧水都印着守护的诚意,秦岭的风、陕北的绿、汉江的水,都在述说着“绿水青山”的模样。(记者 田若楠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