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贾征远:坚持边缘斗争,保卫边沿区群众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30 07:49

贾征远(1916年—1944年),本名贾庆林,陕西吴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他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转战各县开辟根据地,后任第四支队政委。1936年1月,贾征远所在的部队编入红二十八军,他先后任排长、连长。1937年初,贾征远在随援西军作战中负伤,伤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0年7月,贾征远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支队东进山东,转战鲁西、鲁南,先后任营教导员、教导二旅作战股长、四团参谋长等;参与开辟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在讨伐石友三战役中屡立战功。1941年,他在部队召开的党代会上荣获“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被授予银质奖章。

1942年,贾征远调滨海独立团任副团长。该团由原国民党赣榆县朱其藩部和一些地方武装改编组成。贾征远坚持党的统战政策,努力做好团结抗日的各项工作。1943年12月,独立团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军分区日照警备团,贾征远任副团长,团长为朱其藩,警备团的工作实际上由贾征远主持。鉴于团结抗日的大局,贾征远对朱其藩很尊重,主动向其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并热情相待,特别照顾。同时,对朱其藩部所属官兵一视同仁,正确对待。

贾征远亲率团部直属单位和各连队的后勤人员利用战斗间隙开展生产运动。在巨峰、大坡、虎山等地区的后方山村,部队开荒造田,建立蔬菜和油料生产基地,提高了伙食水平,干部、战士体质明显增强。每次行军和战斗后,贾征远都不顾疲劳,亲自打扫住处,让战士休息,安排战士用热水洗脚,督促战士用开水烫衣服灭虱子。他亲自带领指战员帮驻地群众干活,为房东、抗属、贫困户推粪、刨地、挑水、磨面、碾米,群众称赞“八路军和我们老百姓是一家人”。该团三连六班被评为“拥军爱民模范班”。

1943年,盘踞在涛雒、栈子一带的日、伪军经常派特务到八路军边沿区和内地进行恐吓、敲诈、刺探、造谣,直接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活。贾征远亲率部队到日、伪军据点附近活动。根据对方的活动方式,派小部队配合武工队以夜间喊话、贴标语、撒传单等方式进行抗日宣传,采取“麻雀战”“游击战”等战术对日、伪军进行袭扰,抓到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予以镇压,使其再不敢轻举妄动。在5个月的“反蚕食”斗争中,警备团共进行了59次战斗,摧毁日、伪军碉堡36座,毙伤俘虏200余人。

“反蚕食”斗争胜利后,贾征远派三连常驻虎山区,坚持边缘斗争,保卫边沿区群众,帮助边沿区建立民兵,组织联防大队。1943年11月4日、5日,三连击败日军、汉奸600余人的进攻。

1944年4月底,团部和一连、二连移防陆甲庄子,不料遭日军包围。贾征远紧急部署外围埋伏,300多日军被八路军内外夹击,死伤惨重,驻涛雒的日军指挥官亦被击毙。

1944年冬,警备团团部驻后黄埠子村,进行冬季整训。12月23日拂晓前,日、伪军600余人包围了团部驻地。贾征远命令二连先行突围,自己指挥驻地群众、正在集会的区干部和集训民兵随后冲了出去。

贾征远突围后,看到部分干部、战士还没有冲出包围圈,正在进行激烈的肉搏战,于是他又返回去指挥,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贾征远牺牲后,驻扎在后黄埠子村周围的一、三、四连和巨峰、高兴两个区民兵联防大队百余人高喊“为贾团长报仇”的口号,向日军冲杀。驻防在马庄的六八六团听到枪声派二营前来增援。日军在八路军反击下,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少数人逃窜。战斗结束后,日照军民为沉痛悼念贾征远,在巨峰区大荒村召开了追悼大会。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