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陕西答卷丨煤海绿洲谱新篇 神东践行山水志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16 07:54

9c723641e79d8f33739b510673530283.jpeg

神东布尔台沉陷区“光伏+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刘长江摄

初秋,踏入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只见远处一片片整齐排列的光伏板紧密相连,好似汇聚成了一片浩瀚无垠的“蓝色海洋”。光伏板下方,嫩绿的草芽、娇小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为这片土地添上灵动色彩。

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以下简称“神东”)联合当地政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深邃的思想,历经时间洗礼和实践检验而愈显光辉。多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神东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为己任,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f6d376e317fc0665d1d44c4af0db154c.jpeg

神东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98平方公里,建成全国首个采煤沉陷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张凯摄

创新 开启绿色密码

绿色发展,关系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密钥。

几十年间,神东累计实施生态治理606平方公里,开展生态研究200多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破解了在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中进行生态保护的世界性难题,为矿山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践行。

这些年来,神东始终持之以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动型绿色发展之路。

保护绿水青山,要谋划长远发展,实现永续发展。2019年,国家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东先行示范区”,守护绿水青山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神东主动挑大梁、担重责。

面对生态和发展并行的双重挑战,神东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好协同创新的路子,先后摸索出五大创新模式,成功探索出生态效益与发展效益双赢的“金钥匙”。

——创新“碳资源”和“碳资产”协同发展模式,以绿色开采、清洁生产、低碳转化为目的开发“碳资源”,以生产减碳、生活低碳、生态负碳为途径开发“碳资产”。“双碳发展”模式的创新,让绿色转型有了“加速器”。

——基于“时”“空”和“采”“治”协同,以采前防治期、采中控制期和采后营造期为“三期”,以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和中心美化圈为“三圈”创新的“三期三圈”模式,构建起了具有神东特色的生态安全图景,让其层层有保护,圈圈绿意浓。

——创新应用了“三水保护”“三级处理”“三种利用”“三水管理”的“四水统筹”模式,一套“组合拳”下来,成功破解了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的突出矛盾。

——创新“五采五治”模式,从5个维度辩证解决“采”“治”关系。时间维度上先治后采;水平维度上治大采小;垂直维度上采治互动;资金维度上以采促治;地企维度上以治保采,探索形成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神东模式”。

——结合落实生态治理要求,通过建设水保林、建设复垦林、建设景观林、建设经济林、建设碳汇林、保障公益林生态功能等“六林协同”模式,形成多维共建的“交响”绿色生态。

一系列创新实践和务实举措,护美了绿水青山,神东从“心中有生态”升级至“行中有生态”。

4d4a79f7853a0724417d63f4ca5744e5.jpeg

神东小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活环境。 刘长江摄

实干 铸就绿色丰碑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多年来,神东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一如既往践行生态理念,不仅成了神东人的共识,也早已化作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水土保持工作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做好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就是发展生产力。

神东积极开展大面积高标准的风沙治理行动,精心构建了以草为主,草灌乔结合的植被生态系统,形成稳固的生态防护屏障,累计治理流动沙地103平方公里;建设廊道式常绿林水保工程,形成大柳塔东山、西山和上湾C形弯“两山一湾”常绿林长廊42公里,营造常绿林约300万株,从行动上保障生态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仅要青山常在,也要绿水长流。

在寸草塔二矿煤矿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生态灌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了做好节水优先工作,神东统筹用好矿井水进行生态灌溉,当前生态用水量占矿井水产生量的48.5%。

一手补水资源短缺的短板,向做好空间均衡,统筹水资源保护发力。通过生态涵养地表水水源,采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措施,合计减少泥沙入河263.36万吨。同时,利用大气降水促进水土保持。在陡坡地、沟道、沙地、塌陷地、排矸场等地采取水保措施,种植樟子松生态林,沙棘、牧草等经济林,实现区域大气降水生态循环。

一手做好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建立高效沉淀过滤系统。每座煤矿都配套建有预处理系统,主要处理井下收集的生产污水,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等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转移到污泥中,出水可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可用于工作面生产和洗煤用水等。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在“两山论”的指引下,神东的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看交通廊道,对周边10公里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与治理,对交通道路网络进行景观绿化;完成了阿大公路道路绿化、忽马线道路绿化等,治理长度约22公里,绿意铺展的生态纽带越来越长。

看河道沟道,坚持“源头治理、层层设防”的原则,在水源地沟道,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每年减少入河泥沙15.6万吨,让泥沙退去的河道沟道变得清澈。

看小区景观,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活环境,共建成公园绿地12个,营造了优美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这里,生态环境治理全方位尽显绿色“美颜”。

70f3fb7d58c6005feff0ebd6d4e78345.jpeg

被绿色环绕的神东生活小区。 刘长江摄

笃行 绘就绿色画卷

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神东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号召,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以创新、实干为笔,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技术革命,推动煤炭生产绿色转型。针对煤炭运输消费对环境污染的特殊性,神东大力开展煤炭生产全周期技术革命。为13个矿井配套11座选煤厂,主要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洗选后商品煤发热量提高330大卡、灰分降低6%、硫分降低0.04%。每年可减少下游煤炭消费端SO2排放量33.1万吨。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神东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也是其创建环境友好型矿区的有力举措。

循环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神东抓住资源利用的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神东在全面提标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矿井水质优量大的优势,拓展煤制油等工业生产用水、矿区生活用水和生态灌溉等利用途径,大幅提高矿井水利用效率效益,形成了完整的矿井水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链条。

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上,神东充分利用煤矸石成分特质和剩余热值优势,大力发展矸石制砂、制砖、制砾石及余热发电综合利用项目,形成了煤矸石资源化深度利用产业链,降低了煤矸石处置成本和污染环境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

低碳建设,节约能源增加碳汇。在建设低碳发展型矿区的道路上,神东从节约能源和综合治理两方面发力。集中布置10个矿井生产区和4个生活区,集约资源,利用周边热电余热取暖,分散区域构建多能互补供热体系,夏季停用燃煤锅炉,13矿地面打孔缩短输料输电距离,减少电损、缩短运距,多管齐下,减少排碳。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神东用一系列坚实的举措绘就了一幅绿意盎然的发展画卷,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ca399f466c2cdfa53d102b829f14c875.jpeg

哈拉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示范基地与神东绿意相逢。 刘长江摄

引领 打造先行示范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蓝图中,神东作为流域内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正以先行示范者的姿态,书写着“挖乌金、还绿金”的时代答卷。

沿着黄河流域的生态脉络,神东将国家战略深植发展基因,锚定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持续深化技术与管理双轮创新。

从井下智能化开采减少生态扰动,到地面生态修复技术迭代升级,每一步探索都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让煤炭生产与绿色发展不再是选择题,而是融合共进的必答题。

登上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观景平台,阳光铺洒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构成的生态画卷上,游人步道间笑声回荡,景观长廊里草木争辉。农耕文明的质朴、工业文明的厚重与生态文明的鲜活在此交织,昔日的矿区已蝶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这片让院士专家频频点赞的土地,见证着神东从“治污”到“造景”的跨越,更诠释着“生态优先”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几十公里外的布尔台,续写着另一段绿色传奇。曾经的沉陷区上,4万亩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阳光折射下的光影与板下葱茏草木相映成趣,工业的线条与自然的肌理勾勒出独特的生态美学。

4万亩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9亿千瓦时;周边同步建成的10万亩生态经济林,既固土保水,又孕育着经济效益。

如今,神东已构建起三大生态示范基地矩阵:哈拉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展现系统修复的智慧;上湾补连塔的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利用,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布尔台的“光伏+生态”模式,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这些实践为神东赢得了第十届“母亲河奖”、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解。

从哈拉沟的绿意盎然到布尔台的光伏闪耀,从传统矿区到生态示范基地,神东的每一步转型都紧扣黄河流域的生态脉搏。在这片曾因煤炭而兴的土地上,绿色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创新已成为最强劲的动力。

e7f3034ac50e7ce7bc3cdb9ddc0d3627.jpeg

神东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建成20平方公里沙棘经济林。 刘长江摄

收获 见证绿色硕果

行进在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豁然映入眼帘,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排版镶嵌在这片特殊的生态天地间。

在神东,生态建设不是单纯的绿化,结合矿区独特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特征,公司建设了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上湾红石圈生态基地。集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与经济林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区模式大放异彩,也让“绿色、科技、人文”的氛围更加浓厚,引领神东生态建设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神东,生态建设还要突出一个“新”字,在零碳示范上全新“出击”,以“生产减碳、生活低碳、生态负碳”为目标,从“减碳、替碳、碳汇”三个方面形成矿区“双碳”实现路径,创新“开采减能”“洗选减电”“生活减热”“乏风减碳”4种减排模式,“光伏发电”“风源供热”“余热利用”“太阳能浴水”4种替代模式,“生态治理”“牧草产业”“设施农业”“微藻固碳”4种碳汇模式,全方位推动神东矿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神东,生态建设着重凸显了“和谐”这一关键要素。神东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积极探索生态工程、生态管护、经济林营造、农田复垦、生态文化5项地企民共建共赢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将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

播撒绿水青山的种子,收获金山银山的硕果。开发建设以来,神东累计实施生态治理工程2500多项,植树4900万株,矿区植被覆盖率由3%至11%提高到64%以上,塌陷区治理率为100%,水土保持率由67%提升至75%以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公司的生态环境治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行示范,为西部区域提供了生态和能源协同安全示范,为煤炭领域提供了资源环境协同开发示范。

如今,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神东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续写好煤海与“绿色情缘”的生动实践故事。

(梁小燕 胡学东 高冠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