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24 08:21
又到了一年中的三伏天。今年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30天。这一时期是全年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阳气最盛的时段,也是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
冬病夏治通过贴敷、艾灸、针灸、饮食调理等,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冬季高发疾病。近日,陕西省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陆续推出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受到市民欢迎。
三伏贴也“挑人”
在冬病夏治诸多方法中,三伏贴因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日,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连续开展两场“中医惠民体验日 冬病夏治正当时”大型义诊活动,用中医特色疗法助力市民在三伏天到来之时,把握冬病夏治关键期,调养出好身体。
7月12日,在义诊活动现场的中药免费贴敷区,有助于调理肺虚、脾胃虚等的伏前贴备受欢迎。西安市民王女士带着4岁的儿子早早在此排队等候。她说:“孩子一到冬天就咳嗽、感冒。刚才,医生给孩子做了体质辨识,并给孩子贴了伏前贴,帮助他提升阳气。”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王敏介绍,在一年中最热之时,阳气活跃至盛、阴气潜伏,这就是“伏天”之名的由来。此时,人体阳气升发、皮肤松弛、毛孔扩张、经络气血流注也最为通畅,三伏贴中各种药材的效力更易渗透进皮肤肌理,刺激对应脏腑的穴位,可以起到宽胸降气、健脾和胃、祛除风寒湿三邪等效果,增强免疫力。
王敏提醒,三伏贴对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等人群不适用。市民要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不能盲目去贴。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不止三伏贴,内服中药、艾灸、拔罐、刮痧等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市民要找医生对症施治,找准疾病最佳的疗法。”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许瑞玲说。
“以三伏灸为例。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的一种艾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以艾火,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增强免疫力的目的。三伏灸针对阳虚较重的体质,是更大力度的夏练三伏。”许瑞玲说。
三伏灸应用广泛,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除治疗外,三伏灸也可调整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与三伏贴类似,三伏灸的最佳治疗时间为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许瑞玲介绍,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施灸。
“对自己所患的病症有详细了解的病人,如果觉得三伏贴、三伏灸的效果慢,可以找医生对症开方。”许瑞玲说。
养生调理有讲究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应该清热祛暑与益气养阴并进。
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樊晓晨介绍,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合适的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阳气。散步、慢跑、游泳以及太极拳、八段锦,对于阳虚、气虚的人来说,养阳效果更好。夏天,运动要避免暴晒,早晨或傍晚进行更好,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三伏天,不要贪凉,使用空调和风扇应适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要做好夏季多发病的防治。“夏季是腹泻最容易发生的季节。夏天脾胃运化功能减退,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补充优质蛋白质。”樊晓晨说。
樊晓晨强调,伏天,绿豆、莲子、冬瓜、丝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化吸收。可以适当吃些生姜、陈皮调整脾胃功能,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同时,三伏天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易失眠等。樊晓晨提醒,“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平复不良情绪。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情绪,尽可能地保持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