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激发青春力量 “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走进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

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2025-05-21 10:40

5月20日上午,由“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举办,起点新闻、西部网、高陵区委宣传部、高陵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首场活动在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成功举办。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的30名学生走进园区一线,通过实地参观、技能展示与互动交流,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理想与责任”实践课。

“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走进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赵未宇 摄

从展馆到车间,感悟“大国制造”

兵器博物馆内一件件凝聚历史与科技的展品让学生们深受感触。赵未宇 摄

学生们走进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通过影像资料、实物模型和演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精密工艺与创新突破跃然眼前。兵器博物馆内,同学们在专业讲解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兵器工业“革命征程、艰苦卓绝”“建设发展、全面调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砥砺奋进、阔步向前”的发展历程。馆内一件件凝聚历史与科技的展品,让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李宗辉深受触动:“我们平时的学习比较偏重理论研究,通过今天的实地学习,亲眼看到几代兵工人用双手铸就的‘大国重器’,我更加明白精益求精不仅是技术追求,更是使命担当。”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兵器首席技师朱力向学生们细心介绍相关设备。赵未宇 摄

走进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智能化生产线,宽阔厂房内,高精度、自动化的智能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兵器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朱力向学生们细心介绍了一系列数控设备,他表示,随着技术更新迭代,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技能成才之路前景广阔,广大技能人才报国正当其时。

劳模课堂面对面,传递匠心力量

“大国工匠”张新停向同学们演示为气球上的白纸钻孔。谢杨雪 摄

一个吹饱的气球上面铺一张白纸,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张新停手持电钻在白纸上钻出一个小孔,而纸下的气球毫发无损,引得学生们阵阵称奇。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从各个零部件到总装完成,都需要使用特殊的测量工具。而经过机器粗加工的量具到张新停手里,就要进行更为精密的研磨调整。钻头一旦打下去,位置、角度、力度都要把握得非常精准,“钻透白纸气球不破”“钻透蛋壳膜不破”等“绝活”就是张大师日复一日练就的过硬本领。

“大国工匠”张新停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力与学生们就传承工匠精神交流互动。赵未宇 摄

随后张大师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倡导学生们注重实践,能够沉下心、俯下身在生产一线锤炼技术。回忆扎根生产一线30余年的“酸甜苦辣”时,他坦言:“工匠精神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也是‘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每一颗螺丝钉都是责任,每一次创新都是突破。技能报国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坚守。”

共筑育人桥梁,实现双向奔赴

“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座谈交流现场。赵未宇 摄

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学习强国”匠心驿站负责人表示:“青年是制造业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开放企业资源,把‘大师’带到学生身边,让大家在产线亲身感受‘国之重器’背后的匠人匠心,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创造力。未来我们将持续挖掘‘学习强国’匠心驿站的功能价值,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政教育办公室主任朱洁在座谈中交流互动。赵未宇 摄

“今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与学术殿堂的碰撞,这不仅为研究生注入精神动能,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中‘价值引领’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的必要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政教育办公室主任朱洁老师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培育出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科研人才。”

下一步,“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将不断丰富“大国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走进省内更多高校,为青年学子树立“技能报国”的价值坐标,凝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共识。

作者:李玥涵 赵芮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