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创新拓市场——陕西持续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06 08:08

4月23日,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控股”)下属企业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德车桥”),与外资企业盖瑞特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商用车动力系统的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新一代商用车电驱桥集成解决方案。亲眼见证这一幕的汉德车桥创新中心主任马洪涛告诉记者,汉德车桥的技术研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得益于近年来企业一直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创新紧跟市场。

4月19日,在陕汽控股召开的第六届创新大会上,企业的33个创新团队获得公司创新成果奖,共获得1015万元奖励。马洪涛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商用车电驱桥平台(系列产品)获得陕汽控股公司创新成果一等奖。

“公司创新成果一等奖发给我们,是对产品创新研发机制的肯定和奖励。”马洪涛介绍,陕汽控股商用车电驱桥平台的成功开发,得益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商用车电驱桥是针对商用车电动化研发的一款新产品。在燃油发动机时代,商用车的动力传动链通过发动机、变速箱、传动长轴、车桥层层传导,比较复杂。进入电车时代,随着电机取代发动机,研发人员将传统燃油车动力传动链上的几大部件合而为一,研发出电驱桥。如今,电驱桥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青睐。

汉德车桥研发商用车电驱桥,得益于和高校的联手。汉德车桥创新中心设计科科长习飞回忆,早在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有一个电机车桥一体化科研项目,学校委托汉德车桥负责该项目产品的设计制造。借助合作,汉德车桥开始进行商用车电驱桥一体化研发。

随着电动商用车越来越被市场看好,2015年,汉德车桥开始全力以赴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车电驱桥。为了更好地突破研发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汉德车桥创新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相关研究中心,就一些课题共同攻关。

2017年,汉德车桥的商用车电驱桥研发进入关键阶段,急需一款计算设计软件。在清华大学教授范子杰团队的帮助下,双方开发了一款计算设计软件。借助这一软件,汉德车桥的商用车电驱桥开发真正走上了自主设计研发的道路,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汉德车桥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商用车电驱桥的材料和应用进行研究。

如今,汉德车桥研制的商用车电驱桥年销量从2019年的不到1000件增长到2024年的4万件,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陕汽控股通过组建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目前,陕汽控股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介绍,陕汽控股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从创新中来、到市场中去”,切实推动人才发展、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各个领域创新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4月25日,西安青牛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牛智驾”)总经理张武忙着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韩毅就双方的合作研发进行沟通。张武告诉记者,青牛智驾专注于商用车领域线控底盘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依托长安大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研究资源和企业的产业创新资源优势,并与韩毅团队深度合作,开发新产品。

4月25日,记者走进青牛智驾的研发场地。线控制动综合试验台前,工作人员正在对最新研发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进行测试。相较于传统的制动系统,EMB系统去掉了传统的油路和气路制动介质,采用纯电形式产生制动力,使汽车刹停更加高效。EMB系统采用电信号传输,制动效率比传统制动系统提升约30%,整车重量可降低80公斤至100公斤,同时使用成本降低30%左右。

目前,青牛智驾的EMB系统已与国内排名前五的新能源轻卡主机厂建立了联系。青牛智驾计划建立自己的EMB生产线,实现EMB系统的批量生产。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协同攻关,青牛智驾在智能线控底盘系统和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今年省上将征集一批企业技术需求,同时组建相关高校技术团队进行对接,协同攻关,破解创新难点、堵点。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