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评丨县域经济关键要以“特”致胜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06 08:04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关键一环。

县域虽小,但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且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愈发引人瞩目、受到高度重视。

从全国看,2024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千亿县”总数达到62个,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县域产业集群中。

从陕西看,得益于“一县一策”落地显效,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提速壮大。2024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约1.68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7.3%,县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最新发布的2025全国百强县榜单中,陕西占据2席,均为“千亿县”,在西部省份中表现出色。这充分说明县域经济大有可为,抓县域经济大有作为。

着眼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全局,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的重大部署,其中发展县域经济居于“打头”位置。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支持引导各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细看这些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举措,正是抓住了一个“特”字。

以地处秦东大地的渭南市为例,大荔冬枣、富平柿饼、华阴全域旅游、白水冷链物流……立足各县实际,做好“特”字文章,一批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项目集聚发展,一条条特色产业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2024年,渭南市县域生产总值1619.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5.04%,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键要以“特”致胜,立足特色,方能更具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因此,可从3个方面入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一是要找准赛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功能定位,抓好龙头带动、园区集聚、链条升级、品牌建设、服务配套,不断提升县域首位产业的影响力、主导产业的贡献度。二是要着眼未来,主动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格局、城市功能疏解、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和市场前沿对接,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要落脚富民,充分发挥县域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让各类优势资源、公共服务从城市逐步向乡村延伸,实现更多更密集的城乡要素流动,最终实现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

随着三秦大地更多更精彩的“小城故事”不断上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将会进一步打开。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