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风采丨姬桂玲:扎根基层践初心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7 08:47
开栏语 春潮澎湃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2024年,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履职答卷。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开设“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风采”栏目,报道代表委员心怀“国之大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履职心声、典型建议提案成效,讲述他们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履职故事,展现他们一心为民、担当作为的履职风采,在全社会进一步凝聚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信心和力量。
2月16日,陕北的年味还未完全散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榆林市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姬桂玲已经忙活起来。她盘算着今年果园里的各项事务,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作准备。
“今年全国两会,我重点关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话题。我会紧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姬桂玲说。
2012年,姬桂玲回到高硷村,承包500亩荒山地建果园,成立了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2024年,果园苹果总产量超过20万公斤,最高可以卖到每公斤4元。多年来,姬桂玲从未停止对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4年,姬桂玲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提升山地苹果品牌影响力的建议。农业农村部从加强技术保障、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对这一建议进行了回复,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聚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新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积极开展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推动电商平台、流通企业等主体与山地苹果主产区加强对接合作。
得到回复的姬桂玲对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我是来自基层的代表,要为农民说话,传递基层声音。”姬桂玲说。
姬桂玲还提出将杨家沟打造成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讲好杨家沟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陕西省政府回复“将积极给予支持”。
履职路上,姬桂玲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2024年4月,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在浙江安吉举行,姬桂玲参加了此次学习。
“我们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主题深入学习,听取专家的专题报告,还到‘千万工程’典型样板村现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开阔了眼界,下定决心要在我们高硷村把产业发展得更好。”姬桂玲说。
2024年4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赴汉中、安康、商洛开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履职建功‘三个年’”专题视察活动。
姬桂玲同其他代表一起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工地、田间地头、生态园区等地,了解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文旅产业融合等情况。
一次次视察学习,让姬桂玲认识到将民声民智转化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的重要性。“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我会继续宣传好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发挥好代表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鼓与呼,为乡村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不辜负百姓的期待。”姬桂玲说。记者 王姿颐
记者手记
在陕北山梁上种希望
姬桂玲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500亩果园是她尽心尽力打理的事业,也是她为乡亲们种下的希望。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不好出门找工作,还要照看老人,钱咋赚,家咋养?”姬桂玲说,她要带着乡亲们在家门口谋出路。努力10余年,姬桂玲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吃过多少亏,走过多少弯路,终见成效。如今,姬桂玲把果园打造为集苹果生产、包装、贮藏、销售和农资供应、果畜配套于一体的山地苹果示范园,解决了9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姬桂玲有着陕北人的热情豪爽,扎根乡村干事创业,被大家称赞为“女把式”。姬桂玲告诉记者,不仅要让务工群众有稳定收入,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姬桂玲更加关注苹果产业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等话题。她的目标是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发展产业,一起往前走、奔向致富路,在陕北山梁上种出新希望。记者 王姿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