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盯上老年人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5-02-11 08:26

节后综合征并非上班族“专利”。春节阖家团圆,老人们沉浸在幸福里。假期一结束,子女返程,家中瞬间冷清。记者走访发现,这种落差让不少老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节后综合征正悄悄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2月10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孩子们离开 老人有些失落

“孩子走了之后,家里一下子就安静了,心里空落落的,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68岁的王翠霞无奈地说道。春节期间,王翠霞的子女带着孙辈回家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聊天、看电视。

然而,假期结束,子女们陆续返程,家里瞬间变得冷冷清清。王翠霞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发呆,以往喜欢的广场舞也不去跳了,吃饭也没了胃口。

同样,72岁的李志永也有类似的经历。春节时,儿孙绕膝,李志永每天都精神抖擞,带着孙子去逛庙会,可节后孩子们离开,李志永就像丢了魂儿一样,整天无精打采,还总说头疼、乏力。“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啥大毛病。”李志永说。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年轻人也留意到了家中老人节后的改变。

在西安工作的林亚楠告诉记者:“节后给我爷爷打电话,感觉他说话都没什么力气,以前还会跟我讲小区里的趣事,现在就是简单应付几句。我后悔假期没多陪陪他,光忙着和朋友出去玩了。”

山西人黄丽坤在西安工作,她也表示:“我奶奶以前睡眠挺好的,节后视频时她总说晚上睡不好,还老叹气。我这才意识到,我们走了之后,他们真的很孤单。”

医生:老年人易患节后综合征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苗锐指出,老年人节后综合征的产生,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从心理角度看,春节期间家人团聚的热闹与节后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部分老人社会活动较少、兴趣爱好缺乏,对子女情感依赖大,子女离开后,他们极易产生孤独感和‘被忽视感’,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症状。”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赵亚军补充道,“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调节能力较弱。节日期间作息往往被打乱,饮食上又摄入过多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加重了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

节后综合征不仅会导致失眠、乏力、血压不稳等生理症状,还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比如,暴饮暴食会使血糖升高,加重胃肠负担;情绪波动和孤独感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给予老人关爱 引导老人加强自我调节

“老年人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赵亚军建议。首先,尽快恢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可以培养兴趣爱好,重拾往日爱好或尝试新活动,如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练习书法等,转移注意力。此外,适度运动也很重要,散步、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既能改善情绪,又能增强体质。

赵亚军表示,社会应给予老年人更多支持。社区可以组织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如文艺演出、健康讲座、志愿服务等,让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减少孤独感。老年大学、兴趣班等也是老年人充实生活、结交朋友的好去处。

“子女的陪伴对老年人至关重要。”苗锐说,节后,子女应多抽时间陪伴老人,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老人保持密切联系。

“如果老年人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躯体疾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苗锐提醒,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老人缓解症状,恢复身心健康。

“老年人节后综合征是可防可控的,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苗锐建议,老年人在节前可提前规划节后生活,制定活动计划,让自己的生活有目标。子女在节日期间也要关注老人的身体和情绪变化,提醒老人注意休息和饮食。

“这个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家庭、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苗锐表示,“只有给予老人足够的关爱、提供有力的支持,引导老人加强自我调节,才能让他们在节后也能保持身心健康,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程歆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