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科专家致力于研究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描绘“三农”新图景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06 08:55
灵武奶牛试验示范站(资料照片)。
杨璞在观察选育的糜子新品种。 受访者供图
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吉燕 耿苏强
金灿灿的谷穗铺满山坡、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新品种牛羊住进现代化的圈舍……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一幕幕科技助农场景不断上演。
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杨凌,农科专家致力于研究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描绘着现代农业的新图景。
种下“科技米”
收获“满地金”
1月26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米脂县合作共建的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璞正在做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相关准备工作。
“我从2016年起负责组织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目前,新一轮试验品种征集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试验品种的编号与分装。随后,试验品种将被邮寄到各试点单位,进行田间性状考查和适应性鉴定。”杨璞说。
2021年,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冯佰利、副教授杨璞等农科专家针对陕北糜子等杂粮种植产业主品种缺乏、机械化水平不足、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缓慢等问题,在新品种改良繁育、栽培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去年,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承担了3项国家级项目。该站与榆林市农科院、延安市农科所、安阳市农科院等单位协作,开展小杂粮种质资源搜集、小杂粮新品种选育等试验工作。”冯佰利告诉记者,2024年,他和同事们依托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142.8万亩。
作为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杨璞与团队成员以试验示范站为基础,根据我省小杂粮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农技干部进行长期培训。他介绍,建站以来,团队累计培训指导基层农技骨干和农民5000余人(次),受益农户超过1万余户。
2023年10月,陕西米脂小米研发中心成立。这是杨凌示范区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打造的“升级版”科技创新与研发平台。如今,在陕北高原,农户种下“科技米”,收获“满地金”。
推广“新品种”
打开“致富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从陕北到关中,从省内到省外,他与团队成员奔赴各地果园,指导果农进行果树管理。作为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的选育人,赵政阳团队不仅将苹果新品种推广开来,还将新的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在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站,果农们热情不减,围在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身旁,学习剪枝技术。“农民太需要技术了。”赵政阳说,团队以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站为依托,总结出“挖、改、换”新技术,解决了苹果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近年来,赵政阳和20多名专家围绕旱地矮化苹果高效栽培、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同时,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站推动苹果产业向“新”而行,加快新品种选育工作。截至目前,该试验站先后选育审定不同成熟期苹果新优品种11个。其中,晚熟品种3个,中熟品种5个,早熟品种2个,苹果专用授粉品种1个。
“新优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全国苹果品种结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赵政阳说。
破解“选育难”
保障“好种源”
1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灵武奶牛试验示范站科研人员一大早就前往宁夏的奶牛养殖场,开展良种奶牛活体采卵工作。采集的卵母细胞将用于培育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奶牛,加速优质牛群的建立和扩大。
宁夏是我国优质高端乳制品的重要原料基地,保障好宁夏优质奶牛种源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我国良种奶牛对外依赖度高,奶牛良种选育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2021年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与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设立优质后备奶牛繁育基地示范项目,打造灵武奶牛试验示范站,进行奶牛快速繁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奶牛的出身决定着牛奶的品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勇胜介绍,他的团队通过科研攻关,在高产长寿、抗逆性能优异的“超级奶牛”中采集耳缘组织,通过核移植培育克隆胚胎并进行胚胎移植,对高产长寿奶牛进行“复制”。
在灵武奶牛试验示范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博士王炳科常年在此进行母牛快速扩繁研究,培育出的奶牛年产奶2万公斤左右。
把实验室建在牛场、把课堂设在牛舍、把成果落地在养殖园区,农科专家们坚守一线,致力于打破国外奶牛种质繁育技术壁垒,为实现我国奶牛良种自主繁育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