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蛋雕传承人王小龙 小小蛋壳上雕出“大千世界”
来源:西安晚报 2025-01-10 08:41
王小龙的蛋雕作品
一把刻刀,一双巧夺天工的手,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在小小的蛋壳上雕刻出精妙绝伦的蛋雕作品。
对于西安蛋雕传承人王小龙来说,随着春节的日渐临近,他比平常更忙碌了。
“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我正琢磨着把关于蛇的文化元素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1月9日上午,记者专程拜访了王小龙,听他讲述自己的非遗传承故事。
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
蛋雕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在脆弱的蛋壳上,雕刻出浑圆一体的绝美图案,以蛋为纸,以刀为笔,刀起刀落之间,蛋壳上便呈现出千姿百态。
蛋雕最早兴起于民间嫁娶绘制彩蛋的习俗,后来经由民间艺人的巧手,把世间万物浓缩于方寸之间。蛋雕以印刻、阳刻、线刻、浮雕、透雕、镂空,诸多技法灵活运用,才能形成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王小龙以“玩”的心态,把蛋雕“玩”出了花样。
王小龙是西安市雁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特聘“民间艺术家”、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聘“民间艺术家”、联合国友好协会一带一路委员会特聘“民间艺术家”,已经在这一行浸淫了30多年。
“我父亲很喜欢这些技艺,他给我教了一些基本的功底。我最早学习的是绘画,后面才接触了蛋雕。实际上,蛋雕这门技艺在古时候属于宫廷艺术,那些匠人是拿俸禄的。我做的是民间艺术,民间艺人就需要考虑把手工作品卖出去。”受父亲影响,王小龙从小就与艺术结缘,带着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技艺的热爱,致力于将传统艺术发展到更高水平。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着民间手工技艺,深入研究并运用美术基础知识,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作出一大批独具匠心和艺术感的作品。
坚持采用传统手法和工艺
“做蛋雕,心要静下来。如果心不静,刻刀一刀下去,就会把作品破坏了,甚至还会划破手指。力度要掌控好,两只手需要相互配合。雕刻的时候,刀子偏一点,这件作品可能就坏在手里了。起步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最后收尾。因为蛋壳是空的,雕刻的时候,很多地方容易碰坏。左手和右手的配合,还有力度的掌握,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说起蛋雕的制作,王小龙娓娓道来。
首先,可以选择各种大小不同的蛋作为制作原材料,从大到小,像鸵鸟蛋、鸭蛋、鸡蛋,甚至更小的鹌鹑蛋都可以。其次,把蛋液清空,在蛋壳上刻出一个小洞将蛋液流出,彻底清洗干净后,进行数日的阴干,让蛋壳与蛋膜自然结合,变得坚硬适合雕刻。第三,起稿绘制图案,根据创意和想法,在蛋壳上绘制出美丽的图案。最后,是精细的雕刻过程,这是考验技巧和经验的关键步骤,需要耐心地、细致入微地雕刻出图案。
在外人看来,蛋雕的整个过程可谓刀刀皆险。蛋雕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雕刻功底之外,最关键的是自始至终要保持心静、手稳、刀准,因为稍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这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但也是一个富有挑战和充满乐趣的过程。”王小龙告诉记者,“为了保持蛋雕的独特性和原汁原味,我还是坚持采用传统方法和传统工具,不让传统技艺丢失。我期待着蛋雕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我相信随着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蛋雕将继续闪耀独特的艺术光芒,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希望传统技艺得到更好传承
因为熟练,一般的作品,王小龙花半天的时间就可以雕刻完成。
“如果是纯手工,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想到什么灵感,需要很快去操作并完成。如果搁置得久了,灵感就会没有了。我是三天不做手艺,心里就会难受。喜欢是最重要的,想到了就去做。”王小龙表示,“刚开始做得咋样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去做,慢慢就会有自己的好作品出来。”
坚持了几十年,王小龙深有感慨,“就是热爱,把自己的手艺不断做好。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做出来,就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除了蛋雕以外,王小龙对戏曲脸谱、烙画、木刻、木版年画、剪纸,民间撕纸画、葫芦雕刻彩绘、砖雕、石刻拓片等,也都较为擅长。
为了让这些传统技艺被更多人喜欢,得到更好的传承,王小龙坦言现在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校给孩子们现场教学,“很多小孩就爱好这方面的东西,我们交流起来很愉快,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春节的申遗成功,也让王小龙非常开心,“春节图个喜庆和热闹,在咱们的文化传承中有着深刻的记忆,这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文/图 记者 曾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