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冰雪旅游要强化IP引领 打好“差异牌”
来源:西部网 2024-12-24 13:45
12月20日,“2024陕西省冬季文旅消费季”启动,推出冰雪旅游6类主题1000余项活动、冬季旅游主题线路140条、冬季文旅惠民促消费措施133条。全省各地将举办664场冬季文旅促消费活动,预计参与游客3100万人次,发放冬季文旅消费券超过10万张、价值1650万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进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全国推动冰雪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以陕西为例,以太白山冰雪游为代表的陕西冰雪旅游,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
12月16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以“丝绸之路起点 兵马俑的故乡”为主题的陕西文旅推介会在韩国首尔成功举行。在活动现场,嘉宾们尤其对中国的太白山表现出浓厚兴趣,韩方代表纷纷表示希望能够亲身体验中国太白山这座享誉中外的文化与自然圣地。
韩国友人不熟悉的是,陕西太白山的“冰雪游”也是“出圈”顶流。
进入12月以来,太白山景区内,赏雪景、沐温泉、观云海、坐雪橇的游客纷至沓来。每逢周末,白天登3500米山顶赏雪景,夜晚泡温泉观星海,成为众多游客心向往之的休闲之旅。作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的主峰,白雪皑皑的太白山尽显雄浑气魄。入冬以来,太白山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000至3000人次,逢周末和节假日人流量达到5000至8000人次。
太白山冬季旅游的盛景,是陕西冰雪旅游火爆 “出圈” 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陕西紧抓发展契机,依托自身冰雪资源禀赋,秉持项目引领与融合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塑造冰雪旅游的全新场景、业态与模式,成功将“冷资源” 转化为“热产业”,为陕西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陕西冰雪旅游景点数量显著增加,增长率颇为突出,上榜2023-2024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冰雪经济规模亦实现大幅增长。
究竟如何进一步挖掘冰雪旅游消费潜力,凝聚全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精准打出一套 “组合拳”。
强化 IP 引领。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从“大唐不夜城”到“贵州‘村超’”,诸多成功案例表明,一个火爆的 IP 能够有力带动一地文旅产业的繁荣昌盛,催生亿万级产业规模。与黑龙江、吉林等冰雪旅游强省相比,陕西冰雪旅游 IP 的导入和推动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各地各景区应善于借助大数据平台,精准剖析客源分布、消费偏好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营销与互动推介活动,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矩阵,加大社交媒体、短视频营销力度,依托现有的“太白山”“鳌山”“翠华山”“照金” 等冰雪资源,精心塑造独属于陕西的“爆款 IP”,打造出陕西版的 “尔滨”。
完善产业链条。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冰雪运动为牵引,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蓬勃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陕西,纵跨10个纬度,从北纬31°42′到39°35′,冰雪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各地政府部门在服务引导企业做好滑雪、住宿、餐饮等基础业态供给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积极鼓励企业丰富多元旅游产品供给,精心打造 “冰雪 + 运动” “冰雪 + 美食”“冰雪 + 文化”“冰雪 + 民俗体验”“冰雪 + 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冰雪运动与文旅等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重视人才建设。冰雪经济作为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冰雪运动的独特性、专业性决定了其对运营、培训、救援等方面专业人才有着较高要求。加速人才补给,加强人才培养已成为陕西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专项培训等多种途径,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人才;借助区域间、国际间合作以及市场化招聘等方式,引进相关领域的中高端人才。
面对全国冰雪游的同质化竞争,陕西如何能防止盲目跟风投资,确保冰雪旅游持续火热且行之有效?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巧妙打出两张 “差异牌”。
其一,打好生态 “差异牌”。三秦大地,陕北、关中、陕南的生态气候各具特色。
陕北地区冬季漫长、气温低,有黄河、长城、《沁园春·雪》创作地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具备拓展冰雪旅游的天然优势,适宜将冰雪旅游作为“龙头”文旅产业项目大力开发,形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榆林市首个专业滑雪场——波罗古堡滑雪场,精心打造了专业的 280 米初级道和 370 米中级道,今年 2 月在此举办的驼城首届冰雪嘉年华活动,客流量高达44.62万人次,为陕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
陕南地区冬季严寒时段较短,可定位为生态旅游的有益补充,着重在“冰雪 + 生态”“冰雪 + 活动”等方向精耕细作,塑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汉中市龙头山景区连续 4年成功举办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为陕南地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好的范例。
关中地区以太白山为代表,是陕西冰雪旅游的顶尖资源。位于眉县的太白山旅游区,作为国家文旅部批准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冰雪旅游是一大特色和优势。截至2024年10月,太白山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98.98万人,实现综合收入37.1亿元,凸显陕西旅游头部品牌价值。关中冰雪旅游具备IP号召力强、交通便捷、配套服务齐全,拓展延伸性强等明显优势,接下来需要在“冰雪+赛事”“冰雪+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发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冰雪经济产业链。
其二,打好文化 “差异牌”。文化乃文旅产业之魂,精准找准文化定位,对于塑造文旅品牌、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具有决定性作用。
发展冰雪旅游,既要弘扬冰雪文化,更要深度融合特色文化。陕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可大力推动冰雪旅游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举办极具地域特色的冰雪美食节,开发安塞剪纸等冰雪旅游相关非遗文创产品等;铜川市照金景区可将冰雪运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太白山景区、翠华山景区可立足秦岭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将单一的冰雪游融入汉唐文化、诗词文化之中,让广大游客在愉悦出游之际,深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 总之,强调差异化供给,精准把握文化定位,充分彰显自身特色,是陕西每个景区做好冰雪旅游这篇大文章的必由之路。
陕西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紧扣市场,强化服务,加强文旅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新IP,全力构建全省全域全旅游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冰雪经济,加速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特色鲜明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可以预见,随着各项创新举措的稳步落地与持续推进,陕西冰雪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景区与游客“双向奔赴”的蓬勃发展新局面。(记者: 任少平 刘洁 编辑:石克刚 张娟莉 郝建国 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