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回忆录反映老年群体诸多精神需求 代写回忆录悄然兴起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4-11-25 07:54
老人口述,代笔人撰写……最近,“为老人代写回忆录”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无论是代笔人在网上寻找客源,还是分享自己的职业故事,为老人代写回忆录这一服务形式正悄然兴起。
有年轻人送老人回忆录当生日礼物
11月23日是爷爷的生日,家住西安市未央区的贺姝雅将装订成册的回忆录当作礼物送给爷爷。
“爷爷今年84岁,接过我送的‘生日礼物’后爱不释手。”贺姝雅说。随着纸张一页页翻过,老人时而满面笑容,时而眼眶蓄满泪水。
一家人起身准备外出吃饭时,贺姝雅才将爷爷从回忆录中唤回。“爷爷起身,自己将回忆录放到书桌上后,才和我们一起离开。”贺姝雅说。
十几岁就参军,主要负责后勤工作,风里来雨里去,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虽和妻子结婚多年,但工作原因多年未能陪在身边,家里孩子全靠其照顾,人情往来全靠其打点……贺姝雅多次听爷爷讲起过以前的那些事,但都是不同时期的片段。8月中旬,了解到有人可以代写回忆录,她说给爷爷听,爷爷很感兴趣,9月初,代笔人和爷爷见了面。
“这些年,收到过不少孩子们送的礼物,这本回忆录,对我来说最合心意。”贺姝雅的爷爷对记者说。
11月14日,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王玏将88岁爷爷记录在纸上的“过去”发给代笔人,17日,他驱车带对方前往商洛,在听老人细致地讲述人生经历后,代笔人表示,将尽快整理撰写。
“2023年,有次回家,爷爷拿出多张纸递给我,说上面记录着他之前的经历,希望我能整理出来。”王玏说,当时,他拿手机将纸张内容一页页拍下,但回到西安后,工作忙加上文字水平有限,此事便一直搁置。11月10日,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代笔人为老人代写回忆录,他当即决定,将此事托付给专业的人去做。
为老人代写回忆录 已成一门新生意
11月23日,记者见到陈妙柯时,他正在整理王老先生的讲述内容。
陈妙柯告诉记者,回忆录的代写流程大致分为初次沟通、正式访谈、编写正文、审核修改、终审定稿、制作成册六个步骤。“初次沟通后,我会大致梳理好客户的生平,根据客户的讲述和要求,确定好回忆录的主题和方向,设计好内容框架和篇幅分布后,再开始正式访谈。”陈妙柯说,正式访谈多以周为单位,每次沟通2-3小时,写好的文稿下一次访谈时交给客户审核,根据篇幅和要求的不同,定稿多在沟通一两个月后。
“王爷爷情况特殊,他本人没在西安,听力不好也无法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初次沟通和正式访谈部分,我便都压缩在了17日的见面中完成。”陈妙柯说。
陈妙柯表示,王老先生思维清晰、善于言谈,与其沟通很轻松。同时,他表示,访谈中也遇到过一些老人性格内敛,不知道从何聊起,不知道讲述的重点在哪里,这种时候,他便会拿出自己整理的一份“提纲”,里面有多个话题,涵盖人生的不同阶段。“在与有的老人沟通时,我发现其家庭成员有参与意向,便会邀请和老人一同回顾,或将话题清单发给他们,让他们参与启发老人讲述。”陈妙柯说。
陈妙柯自2024年初开始为老人代写回忆录,迄今为止,已为7位老人提供服务。“回忆录字数从5000字到30000字不等,以前收费高一些,现在降了,前不久完成的一本20000字的回忆录,收费6300元。”陈妙柯说。
搜索中记者了解到,西安本地的个人和团队,多在面对面沟通后撰写,外地的个人和团队,也接西安老人的单,但多只做线上。代写回忆录的价格浮动较大,以10000字为例,收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代写回忆录兴起 折射老年人精神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老人代写回忆录的代笔人涉及多个行业,他们中,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有白领、全职妈妈,也有家政养老从业者等。值得一提的是,找代笔人定制回忆录的,多半客户是青年人,他们认为家里老人的故事值得被记录,也认为这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想要完成一本回忆录?采访多位老人后记者发现,一些老人的经历比较丰富,想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一些老人是出于交流和陪伴的需求,在回忆录前期沟通中,老人感受到了被关心、被倾听的温暖;一些老人希望通过回忆录提炼人生经验与家风家规,再分享给后人。
“提到回忆录,人们总会联想起名人传记,不少人认为只有名人才有资格撰写,但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普通人平凡的一生,也能汇聚成历史洪流。”86岁的赵富民说。
在业内人士宋旭看来,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都渴求精神认同与情感价值。“如今的老人,见证了国家改革发展的沧桑巨变,人生经历丰富,用白纸黑字的庄重形式记录,是一种应该被尊重的选择。”宋旭说。
“一本小小的回忆录,其实反映了眼下老年群体的诸多精神需求。”心理专家胡洁表示,“一本回忆录的完成,既是对人生轨迹的梳理、对荏苒岁月的回顾,也是老人深刻反思人生意义、重构和再寻自我价值的过程。回忆录这一质朴而深情的载体,将口口相传的‘想当年’镌刻成文,让老年人的故事‘被看见’和‘被理解’,让他们的人生不至于被时代洪流所湮没。”同时,胡洁提醒,家人对老人的关心照顾,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有病可医等物质层面,人是社会性动物,沟通交流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也是重要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满足老人的这些精神需求愈显迫切。
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