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釉点彩驮骡 一抹蓝色 亮丽千年
来源:陕西日报 2024-11-18 11:08
蓝釉点彩驮骡。
11月6日,西安博物院讲解员向游客介绍蓝釉点彩驮骡。
三彩腾空马。
扫描二维码了解蓝釉点彩驮骡
蓝釉点彩驮骡
名称:蓝釉点彩驮骡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户籍登记时间:1966年
出生时间:唐代
出土地:西安市莲湖区
年龄:1300岁左右
现住址:西安博物院
记者 张琪悦文/图
“我们面前的蓝釉点彩驮骡是唐三彩中少见的精品。”11月6日,在西安博物院第二展厅,讲解员张萌向游客讲解。
博物院特意给这件蓝釉点彩驮骡设立了一个独立展柜,让它在众多文物中脱颖而出,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为什么这件文物如此出众?
壹 唐三彩上的独特釉料
1966年,在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的建筑工地,考古人员对勘探出的一座唐墓进行发掘清理。没想到在这个连墓主人身份都无从考证的墓穴中,竟出土了两件国家一级文物——三彩腾空马和蓝釉点彩驮骡。
如今,三彩腾空马已被复制成大型雕塑耸立在西安博物院西门,作为西安博物院的“明星”,为西安市民和往来游客所熟知。它矫健的身姿、飞扬的姿态,仿佛要将人们带回大唐盛世。
和三彩腾空马同时出土的蓝釉点彩驮骡也因精湛的工艺和稀有的蓝釉,备受研究者和工艺美术界珍视。
唐三彩中,马、驼造型很常见,驴、骡造型极少。主要是因为在古代,驴和骡更多地被视为平民化的驮畜。蓝釉点彩驮骡,是罕见的唐三彩精品。在西安出土的蓝釉三彩中,除了少见的骡类唐三彩,还有驴类唐三彩。出土于西安的蓝釉三彩驴,目前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蓝釉点彩驮骡的出土,为考古人员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这件文物上的蓝色釉料极其珍贵。唐三彩所用的蓝色釉料,是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不易着色。采用这种釉料制作器物,在当时的制作条件下,需要极高的水平。
蓝釉点彩驮骡与三彩腾空马在烧制中都采用了珍贵的蓝色釉料,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点彩”技术。两者的结合,使得这两件文物在唐三彩中别具一格。
蓝釉点彩驮骡通高26.5厘米,长33厘米。驮骡作低头负重前行状,被置于一长方形踏板之上,小巧直竖的短耳仿佛在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骡体施蓝釉,发出幽幽的光芒,蓝色釉面犹如深邃的天空,纯净而神秘。骡表面的褐色斑纹像岁月留下的痕迹,又像大自然赋予的独特装饰,与蓝釉相互交织。
骡背上的鞍子精致逼真,以黄、白、蓝三色装饰,色彩绚丽,搭配和谐。骡健壮的腿部,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它在长途跋涉中的力量与坚韧。
“蓝釉点彩驮骡的出土,为研究唐代社会生活、艺术风格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也让人们对唐代的辉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张萌说。
贰 来自西域的神秘金属
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发掘的唐墓多数是中小型平民墓,墓主人多是唐代的中下层社会成员,如在枣园地区清理的27座唐墓、在三民村清理的7座唐代小型墓葬。
考古专家推测,蓝釉点彩驮骡和三彩腾空马的墓主人,虽社会地位不高,但可能较为富裕,能够负担得起昂贵的蓝釉陶。墓主人或许是权贵,或许是与李唐王朝有密切联系的地方势力,或许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尽管这些目前无法确定,但蓝釉点彩驮骡足以证明那个时代的文化交流和贸易繁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非常活跃的时期。唐三彩的钴蓝釉料,有独特的色泽和装饰效果,深受唐代人的喜爱。唐三彩的胎体需高温烧制,釉面需二次低温烧制。钴蓝釉料的使用,展现了唐代工匠对外来材料的采纳和创新,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包容。
研究发现,唐三彩蓝色釉料中有一种神秘的贵重金属——钴。钴的巧妙运用,使得蓝色釉料更加绚丽明亮。钴在当时稀缺且重金难买,唐代因此有了“三彩贵蓝”之说。
钴矿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埃及人曾使用钴蓝作为陶瓷制品的着色剂。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曾利用钴化合物制造出美丽的深蓝色玻璃。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这种贵重的金属矿物带到了中原。之后,唐朝开始在陶瓷生产中应用钴化合物作为着色剂。
陕西出土的三彩器中,大部分先用其他颜色铺底,然后再用蓝釉进行局部点彩。蓝釉点彩驮骡的整个骡身直接用蓝釉大面积铺底,再用红色和绿色的釉点彩,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谓奢华。
“全身大面积施蓝釉的用釉方式,不仅表现了这件器物主人的富裕,也体现了唐代工匠对蓝釉的独特理解和精湛运用。”张萌介绍,工匠在蓝釉的基础上用氧化铁、氧化铜等颜料进行点彩,再加入钴化合物,让褐色的斑纹与蓝釉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增加了文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骡子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点彩技术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的一种独特工艺。在蓝釉点彩驮骡上,工匠将这一技术运用得恰到好处。蓝色釉料的使用,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密切交流。
波斯商人将钴矿物带到中原,不仅带来了新的颜料,也带来了新的工艺和艺术风格,促进了唐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蓝釉点彩驮骡如同历史的使者,向人们诉说着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
叁 驮骡形象的生动定格
骡子是唐代重要的驮畜,力气大、耐力好、性情温顺。古人认为,马虽然跑得快,但价格昂贵,承重力比不上骡子。所以,上至国家行军打仗,下至平民百姓日常劳作,常常依靠驴、骡驮运货物。
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驮骡在唐代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军事运输等领域。在丝绸之路的长途贸易活动中,驮骡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很强的耐力和负重能力,能够背负大量货物,如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的特色商品。在返程时,驮骡又会运回西域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珍贵物品。在漫漫丝绸之路上,它们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物资的流通。
丝绸之路上的商旅,要面临高山、沙漠等诸多恶劣的自然环境。驮骡能耐受长时间的沙尘和高温,也能稳健地在山路上行走。正是因为有了驮骡可靠的运输,东西方之间的商品交换才能大规模地进行。
大量货物的流通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像敦煌、撒马尔罕等城市,因贸易繁荣而成了当时重要的商业中心。可以说,驮骡运输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而经济繁荣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蓝釉点彩驮骡所展现的骡子背负行囊的形象,正是驮骡负重前行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唐代工匠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精准把握。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蓝釉点彩驮骡的出现,正是这种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蓝釉点彩驮骡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唐代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唐代的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骡子这种驮畜的重视。唐代工匠将驮骡的形象艺术化定格在昂贵的三彩作品中,反映了运输行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张萌介绍,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件文物,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唐代陶瓷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蓝釉点彩驮骡在研究唐代陶瓷的釉料配方以及装饰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蓝釉点彩驮骡静静地陈列在西安博物院的展柜中,接受着人们的观赏和赞叹,向人们讲述着唐代的辉煌与荣耀、丝路的繁荣与交流。来参观的游客,能在它的身上感受到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