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书写黄河岸边的“绿色奇迹”

来源:西部网 2024-11-04 13:10

7f32b38ca290de60110a141fd5923879.jpeg

记者/贺桐 杜鹏 惠璇璇

曾经,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度成为荒凉与贫瘠的代名词。而现在,黄土高坡摇身一变,穿上了绿色的“外衣”。如今的陕西宜川,漫山遍野已经是一片翠绿。黄河水匆匆流淌,侧柏树随风摇曳。这让生在这,长在这,在黄河悬崖边坚持20年种树事业的王永红感触颇深。

4b4c869c7ece6b5010df3fe76d0d5348.jpeg

“这里远看会更美,像一幅画一样。”王永红一边笑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跟记者说,“我不太会比喻,但是我经常会来这里看看,有时候只是路过,也会停下看看再走。”49岁的王永红,是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的队长。2004年至今,造林队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其中有1万多亩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ad65c42e72df6d681c952bf807a2eaf4.jpeg

脚边是陡峭的崖壁,脚下是碎小的石块,这是“悬崖造林队”的日常工作环境。一根绳子,一把锄头,这是“悬崖造林队”的主要工作工具。一株株挺拔的侧柏,一片片蔓延的绿色,这是“悬崖造林队”的工作成果。跟着王永红的脚步,记者来到黄河岸边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你现在能看到的这些绿色的部分,都是我们种下的侧柏。”顺着王永红的手指望去,连绵的山脉间,密密麻麻地种植着许多侧柏。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后为整座大山都披上了翠绿的“外衣”。

d583bcec2bde3feb92c138392966bcef.jpeg

(宜川县林业局 资料图)

“大家看我身后这些树,之间都是间隔3米,行距4米……” 一路从河边走上来,大多数时候,王永红不怎么说话,他说自己“不太会表达”,但只要一提起种树,王永红总是能滔滔不绝。谈起种树的初衷,王永红表示当时“没多想”。“2004年那会刚开始种树,我就是跟着人家干,没啥别的想法。后来种着种着,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把荒山变成绿山,我心里是很有成就感的,自然而然就坚持了下来。”

07cf7469edd95eea98896c980d8effed.jpeg

(宜川县林业局 资料图)

2012年,王永红听说县里要攻克悬崖造林难题,便主动请缨。可是在悬崖峭壁上种树,王永红也从未尝试过。“我第一次站在悬崖边,感觉腿都发抖,心里还是很害怕的。但是我想了想又觉得,凡事总要勇敢试一试才行!”这一种,又过去了12年。

3c8fe5846abfff02d2e5bb029626f75f.jpeg

(宜川县林业局 资料图)

这些年里有没有想过放弃?有没有过“不干了”的念头?“从来没有。”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永红不假思索,坚定地说。王永红称,悬崖陡峭、碎石多、枣刺密,队员们的裤子、鞋子常常被划破,受伤也是常有的事。崖壁中间能站立的地方,距离地面大概有15米,只能站下一个人。王永红经验丰富,常常会率先尝试。“一般我会先上,让大家看着,慢慢来。”

d444fd91b62099995c803ddb0fb1fa7e.jpeg

(宜川县林业局 资料图)

起初,村里人也常常提出质疑:荒山变绿山,能实现吗? 队员们也没有信心,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家人也有顾虑,会不会太冒险了?而这些想法非但没有阻止王永红种树的步伐,还促使他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里来。“现在我爱人和我的亲弟弟都在跟着我干。”王永红介绍,自己的爱人能帮大家做饭,弟弟则一直跟着自己种树,家人的支持和加入,让他对这份事业更有信心。“我生在这,长在这,小时候黄河周围都是泥沼和荒山,现在绿树成荫,大变样了,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9f48db66f15b2a4b8e62956f65a56e09.jpeg

(宜川县林业局 资料图)

除了使用蛮力,其实种树也需要用“巧劲”。“根据这里的自然环境,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现在种树用到的 ‘石坑客土’法,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王永红告诉记者,石坑客土,就是利用崖壁周围的一些碎石,将从别处拉来的土围起来,再把树苗种进土里。目前,宜川县黄河沿岸的造林整体成活率提升到了90%以上,这让他和队友们很欣喜。

87aa9c1208757a2756afc6aa00906534.jpeg

随着科技的进步、政府的支持,今年,王永红所在的种植队伍还用上了大型的无人机来辅助种植,这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无人机可以帮助我们把树苗运送到需要种植的地方,速度很快,这样不需要人一趟一趟背,节省了人力,我们的种植效率也会提高。”而更让王永红内心感到踏实的是,现在,随着种植设备越来越专业,种植队的安全措施也越来越完善。“工人的安全有了保障,我们种树也会更有劲儿!”

6c7418d6ed67c3414e9b1533e98dc8bd.jpeg

“我和队友每到一处种树,都会挑选一块地方,种下一棵纪念树。那棵树我一眼就能认出来!”王永红笑着,指了指对面小山顶上最前面的一棵树,“你看,那就是一棵纪念树,我自己种上去的。”那棵“纪念树”向阳生长,就像是昂首挺胸的“大队长”。

f88c66cc98df5f7acb9662ba07bea324.jpeg

(宜川县林业局 资料图)

“只要我能种得动,我就一直种,直到我干不动为止。”如今,造林队近30人的队伍里,队员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说到以后的打算,王永红也有自己的规划。“除了家里人,我还想再动员一些有种树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能够真正把植树造林的事业传承下去,让每一个能种树的角落里都种上树,不留一寸荒山。”

12dca0473cdfc4ca284202f7b7bc5eb0.jpg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